重庆谈判的历史意义(2)

重庆谈判的历史意义(2)

摘要: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民主团结”方针反映了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愿望。国共双方在重庆谈判中达成“和平建国”方针,使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在政治上取得了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主动地位。

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的签订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历史发展中的大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方针得到国民党方面承认,成为战后解决国内问题的根本方针

战后的中国,和平民主团结与内战独裁分裂的可能性并存,因此,争取和平建国、制止内战爆发是重中之重。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民主团结”方针反映了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愿望。国共双方在重庆谈判中达成“和平建国”方针,使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在政治上取得了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主动地位。正如毛泽东所说,“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 中国共产党在重庆谈判中提出的“结束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实行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党派平等化”等政治主张符合时代发展的方向,使国民党的独裁内战方针受挫。蒋介石看到其一党专制的“法统”局面很难维持,就在谈判中针对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等重要问题一再向中共方面施加高压,一度使谈判陷于僵局。时任美国驻华大使的赫尔利也向中共发出恫吓式的“最后通牒”:“要么承认政府的统一,要么谈判破裂”,“毛泽东可以随时回延安”。毛泽东则从容不迫地表示不承认,但也不破裂,“问题复杂,还要讨论。” 中国共产党从中国革命和全国人民意愿的角度出发,用极大诚意争取和谈的成功,击破了国民党蒋介石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也击破了美蒋要让中共承担破坏谈判责任的诡计。

《双十协定》在“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民主化问题”、“人民自由问题”等方面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双方一致认为“应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并应先采必要之步骤,由国民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请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及召开国民大会各项问题。”这就在结束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制止内战爆发方面取得了政治上的重大胜利。同时,由中共负责起草的《双十协定》也赢得了国内外的一致赞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和威信大为提高。延安《解放日报》在1945年10月13日发表的社论中谈到,重庆谈判“乃是抗战胜利以后,中国国内政治生活中最重大的事件,也是具有伟大国际意义的事件。它不仅是战后中国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关键,而且也影响着远东和全世界的持久和平。……会谈的成果是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进步的巩固意志的表现,是中国政治家的智慧与远见的表现。”

二、中国共产党在谈判中坚持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凡是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谈判双方都有交易的条件,而交易的条件总是以各自所代表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取舍的最大限度为依据的。

为实现“和平建国”的光明前途,中国共产党准备在谈判中作出重大让步,以诚促和。1945年8月26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根据形势的发展,富有预见性地指出,重庆谈判“自然必须作一定的让步,在不伤害双方根本利益的条件下才能得到妥协”。他还设想了可以作出让步的限度:第一步让出广东至河南地区;第二步让出江南地区;第三步让出江北地区;但“陇海路以北迄外蒙古一定要我们占优势”。并指出,“无此让步,不能击破国民党的内战阴谋,不能取得政治上的主动地位,不能取得国际舆论和国内中间派的同情,不能换得我党的合法地位和和平局面。但是让步是有限度的,以不伤害人民根本利益为原则。” 同年9月3日,中共方面向国民政府提交了进行谈判的十一项要点,核心内容是:“一、确定和平建国方针,以和平、团结、民主为统一的基础,实行三民主义(以民国十三年第一次代表大会之宣言为标准)”;“二、拥护蒋主席之领导地位”;“三、承认各党各派合法平等地位并长期合作,和平建国”;“四、承认解放区政权及抗日部队”;“八、结束党治过程中,迅速采取各项必要措施,实行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党派平等合作”。这里面既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原则,也有明显的让步,特别是第二条、第三条,蒋介石感到特别满意,曾亲自批写了“甚佩”两字。当然,对于“和平建国”方针以及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实行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等,蒋介石是不能也不敢公开反对的。

在解放区和抗日军队整编问题上,中共在谈判中坚持原则,决不轻易妥协让步,即便是在谈判陷入僵局,一度中断,蒋介石、赫尔利不断施加高压的情况下,中共仍然不为所惧。为什么?就是为了坚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原则。如:中共提出,在国民党军队留有263个师的前提下,将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编为48个师,但蒋介石却只给中共12个师的编制。这其中既有数量对比上的巨大差距,也反映了平等合理整编国共军队的原则问题。首先,国共两党的军队问题是历史发展所形成的,要承认现实,用平等的原则解决问题。263个师与48个师的对比是5.5:1,而263个师与12个师的对比则是22:1,这明显是不平等的。蒋介石企图借整编之机削弱人民军队,这当然是不能接受的。在赫尔利提出1/5的方案后,中共主动表示,可以将人民军队的数量让到整编后全国军队总数的1/7,“即中央现有二百六十三个师,我方应编有四十三个师;……中央军队如缩编为一百二十个师,中共应有二十个师。” 11对中共作出的这一重大让步,蒋介石也不得不表示“可以考虑”。当然,能比蒋介石要求的12个师多保留8个师,对人民军队总是有利的。中共在军队问题上坚持的另一个原则是,抗日军队必须在双方军队公平合理地整编后,同时交给民主联合政府,即在政治民主化后,军队才能国家化,而不是把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交给国民党所领导的党治政府。1945年9月21日,当谈判陷入僵局时,周恩来严正指出,“今日我等之商谈,系出于平等之态度,然而国民党之观念是自大的,是不以平等待中共的。……现在政府尚在国民党党治时期,我们何能将军队、政府交与一党政府。” 并且正告国民党和谈代表,“双方商谈不能拖延,亦不容僵持。”?輥?輰?訛对于解放区的人民政权,蒋介石坚持要取消,声称保留“绝对行不通”。中共的根本原则是可以作一些让步,但绝对不能在实行政治民主化之前就取消。为表明诚意,中共主动表示愿将海南岛、广东、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河南等地区的军队撤至山东、河北、察哈尔、热河与山西、绥远及陕甘宁地区,但国民政府仍然不作任何让步。对此,中共方面只好提出将此问题暂时搁置,留待政协会议去讨论,蒋介石不得不表示同意。

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的数量问题是重庆谈判中最重要的方面,也是双方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中共方面虽然作出了最大程度的让步,但双方仍未能达成一致。中共之所以坚持底限,而不盲目地让出解放区和人民军队,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第一,解放区和人民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斗争所取得的成果,而且符合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在全国来讲是进步的,当然不能说取消就取消,说解散就解散。真正需要改造的是国民党的军队,这才是符合全国人民利益和社会进步要求的。第二,保存解放区和人民军队是向实现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过渡的重要保证。因为一旦交出解放区和人民军队,中共就将丧失一切。中共代表团在解放区政权和军队数量问题上据理力争,使国民党蒋介石不得不作出某些让步或留待政协会议解决,从而使其迫使中共交权交枪,搞一党专制的图谋未能得逞。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