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2)

论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2)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第三,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研读经典且反对教条主义。在目前社会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谈马即拒”现象,这种不加研究式的情感拒斥马克思主义现象并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美国学者罗伯特·海尔布隆纳在《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中曾说道,人们求助于马克思主义,不是因为他毫无错误之处,而是人们无法回避他;每个想从事马克思所开创的研究的人都会发现,马克思永远在他的前面,因此,他必须认同或反驳、扩展或抛弃、说明或辩解马克思遗留下来的思想。西方学者如此说与如此做自然是有他们明显意识形态目的,但至少说明马克思及其提出的问题是他们无法回避也无法彻底反驳的;否则,马克思思想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引起他们反复引证、批判与反驳。当然,对于我们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人们来说,就必须老老实实地学习并领会马克思思想,而学习与领会马克思思想没有捷径,必须认认真真地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只有认真研读经典著作,才能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质与思想精髓。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它们的写作背景以及他们从事的实践活动和要解决的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联系起来。若片言只语地研读,或脱离具体背景、脱离马克思主义整个思想体系去研读,最终并不可能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要领。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毕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作,他们面对的时代背景与今天已相距甚远、相差很大,因而不能教条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应该从反复研讨经典中掌握马克思主义精神,并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指导新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

第四,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服务现实并反对实用主义。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理论特征,面向现实、研究现实并解决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理论品格。现在有些人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对我有用,能立竿见影。如果带着这个目的去看问题,就没有正确评估马克思主义的意义。面向现实并服务于现实,并不意味着唯现实主义。因为现实并不等于现存。现实是指现存中一切符合必然性与规律性的东西,而现存则是指现实中存在的一切(它既包括符合必然性与规律性的东西,也包括不符合必然性与规律性的东西,甚至包括反必然性与规律性的东西)。况且,马克思主义面向的现实不仅指目前的存在,还涉及过去与未来的存在。这就决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既服务于现实又批判现实的特征。从学术角度研究现实可分四个层面:第一是经验层面,比如西城有什么问题进行深层经验分析,经验分析不是不需要理论,但更多是现实问题。第二个层面是政策层面,政策层面肯定高于现实层面,因为有一定的持久性,比政策更高的层面就是第三个层面——学理层面,因为要把长远的、未来的和根本问题都联系在一起,对政策进行更深层次发展研究。第四个是学术体系层面,体系是学理的系统化,把系统化的学理性研究用于现实问题研究可以为现实提供一种更高、更远的指引作用。学术研究与具体现实研究并不相同,但也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相反,它们还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学术研究可以服务现实并引领现实,现实问题研究也可以促进学术深化、学术繁荣与学术发展。学术研究如果脱离现实,就会变成毫无生命力的自话自说并渐渐把自己边缘化;同样,学术研究如果仅仅跟着现实走,甚至纯粹为现实辩护,就失去了弥足珍贵的批判精神,最终导向实用主义。

(作者系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