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

论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博大精深,意义深刻。他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么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和怎么加强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问题,对此我们应该有正确的态度。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当今世界唯一能有效解决世界前途与命运的宏观理论。1999年,英国 BBC 曾评选出世界十大“千年思想家”,马克思位居榜首。如果说这次评选是对马克思在 21 世纪前世界影响的高度肯定的话,那么,2008 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后引起的西方国家《资本论》研究热潮再次证明马克思思想的伟大价值。马克思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如此巨大影响,不是因为他创建了复杂而庞大的思想体系,而是因为他正确揭示了世界发展规律。这个规律被世界历史发展反复证明是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也正是以马克思主义及其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为指导的。以前我们在学习邓小平理论时经常提到一个概念——时代特征。但若认真思考后会发现,有另一个概念比时代特征更加重要——时代性质。当然,邓小平对时代特征的判定正是在对时代性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得出来的。当前的时代性质仍然是资本主义跟社会主义的矛盾冲突。只不过这个冲突的特征发生了一些变化,从以前的战争与革命到现在的和平与发展。我们不能因为时代特征的变化而放弃对时代性质的把握,这样尽早会出大问题,犯大错误。只有时刻把握时代性质、时代特征及其辩证统一,才能有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建设。

第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观、微观领域内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建设还相当薄弱。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不同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社会主义实践,其中有很多方面需要开拓、丰富、创新与发展。由于原始创新有相当难度且需要一定的条件,因而学习借鉴他国的经验就会成为一种自然选择。由于西方国家经过了资本主义几百年发展,其在市场、民主、法制、社会建设与科技发展等方面有着一套相对完备的理论体系与制度安排,因而学习与借鉴这些理论与制度就应成为一种必要的选择。但西方国家这些理论与经验都是与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的,这样在过多学习借鉴的过程中就可能存在一定程度使马克思主义“边缘化、空泛化与标签化”的危险(实际上这种危险在现实中是确实存在的)。对待这一问题必须有清醒认识,不能因为存在问题就否定西方一切理论与制度的价值,毕竟我们的实践需要具体可操作性的理论指导,在没有现成具体可操作性理论指导的情况下,学习借鉴他国经验自然是一种没有选择的选择。不过,在其过程中,也要加以防范与批判,设置预警机制,防止滑入西方理论的“逻辑陷阱”和“实践陷阱”。更不能因某种西方中观或微观理论一定程度的正确性而渐渐滑入其理论与实践逻辑链条,从而陷入其“根本制度陷阱”,并最终否定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制度与宏观实践的意义与价值。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在在学习借鉴中形成自己的理论与制度,并推动必要的原始创新。因为,话语权问题的解决至少得在有话语可讲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推进。当然,光有话语还不够,这些话语还必须经得起实践检验。只有这样,话语才能有影响力、辐射力与渗透力。因此,只有有了自身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才能真正巩固并捍卫话语权并有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实践。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