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中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青年(2)

社会变迁中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青年(2)

摘要:我们党始终牢牢把握青年运动的方向和青年工作的主导权,将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与党的中心工作有机结合、与党的自身建设紧密结合。

青年运动的巨大发展成就已经并将继续凸显与铸就我们党的持续辉煌

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日起,青年就是其最热情的接受者、最积极的宣传者和最坚定的实践者。1920年9月,《新青年》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不仅成为青年发展自我的思想武器,也成为青年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当代青年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对象,也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积极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及其积极效应,将通过青年群体的代际更替得以直接显现。青年群体的不断健康成长和发展,是我们党巩固和扩大青年群众基础的有效路径,是巩固和扩大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来源,是青年群体认同和践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途径。

青年群体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当下合作伙伴,又是继续执政的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在党成立前夕,青年知识分子的社会阶层初步形成——1910年左右,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在校生已达5万~6万人(刘秀生、杨雨青《中国清代教育史》),1909年,在校学生数约为156万余人,1912年增至约为293万多人(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青年知识分子和青年工人作为先驱力量和骨干成员,促成了不可逆转的党的成立和壮大。1925年党的四大召开时,党员为994人,共青团员为8000人左右;在党领导和影响下的有组织的工人为54万多名,各地学生联合会和全国学生联合总会共有数百万名会员;五卅惨案发生后,全国约有1700万人直接参与反帝爱国斗争。到1925年10月,党员迅速增至3000名左右。到1926年4月,党员增加到1.1 万名。其中,大多数为工人,其次为学生和农民。1926年11月,3000名年龄稍大的团员离团并成为党员,另有3000名团员兼党员(《中共组织史料(第1卷)》)。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5年以来,在年度发展新党员中,35岁以下青年党员的占比超过80%。

在青年从个体形成为有着一致属性的社会群体以及一致的社会行动的过程中,青年运动为我们党的诞生进行了思想动员和人员储备,为党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组织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当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运动方向,更加强调要把青年自发的行为变成自觉的行动,要把青年碎片化的能量凝聚成有机、统一的正能量,要把杂乱无章的青年发展选择引导到历史合力的正确发展方向上。我们党始终牢牢把握青年运动的方向和青年工作的主导权,将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与党的中心工作有机结合、与党的自身建设紧密结合。

我们党的成长发展进程,同样是在党的主导下青年群体、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的发展进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青年、解放青年、发展青年和服务青年的历史进程,是一个不断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青年群体发展、青年运动深入和青年工作创新有机楔入党成长和壮大的发展历程,更是一个历史选择并将继续选择我们党作为青年运动、青年工作领导力量的必然过程。

我们党和青年群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两种不可或缺的力量,今天,我们要继续沿着党指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运动方向,充分发挥以共青团为核心和枢纽的青年组织的积极作用,把广大青年组织起来、团结起来,动员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而奋斗!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黄艳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