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更温暖:特殊教育那些必须正视的问题

让教育更温暖:特殊教育那些必须正视的问题

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关系教育现代化的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彰显,也关系脱贫攻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特殊教育事业,统筹规划,系统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特殊教育,在国际上是指为了满足特殊需要儿童学习的需要而提供的教育。其对象按照不同种类特殊儿童可分为盲童教育、聋童教育、智力落后儿童教育、超常儿童教育、言语障碍儿童教育、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教育,多重残疾儿童教育等。在我国,目前则专指为视力、听力、智力以及孤独症、脑瘫和多重残疾等少年儿童实施的教育。

大规模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项目正在实施

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全国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多次组织专题调研。在调研中,从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到特殊教育的师生,都高度评价近年来国家对于特殊教育事业的重视与投入。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特殊教育列为八大教育改革发展任务之一。2014年,教育部等部委共同制定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正式出台。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再次强调要“办好特殊教育”。各级财政加大了对于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2011年到2014年,全国特殊教育经费总投入从76.1亿元增至95.9亿元,年均增长近8%。中央财政由提升计划前的每年5500万元提高到每年4.1亿元。国家特教学校建设二期投入24.42亿元,支持了61个高等师范学院特教专业、高等特教学院和特殊教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特殊教育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目前,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053所,在校生44.22万人,比提升计划实施前增加了7.42万人,增长率达20%。国培计划每年对2000名特教教师和150名特教校长进行培训。

在调研中我们欣慰地看到:各地启动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项目,特教学校数量明显增加,特教机构少、破、旧、陋等状况明显改善。初步形成了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基本格局。我们也看到了特教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积累了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据统计,2015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5.03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1.06万人,增长26.7%,其中陕西增长了50%。教育部还设立了37个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重点对融合教育、医教结合、送教上门等重大问题进行探索。

我国特殊教育仍处于落后水平

在充分肯定近年来特殊教育发展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特殊教育仍然比较落后,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短板与问题。

特殊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

全国仍有589个30万人口以下的县没有特教学校,这些县多属于“老少边穷”地区。据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组织的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和需求专项调查显示,全国仍然有24万适龄未入学的残疾儿童少年,其中80%以上分布在中西部农村地区。相比盲、聋残疾儿童少年,孤独症、脑瘫、重度和多重残疾儿童少年教育难度更大、费用更高、接受教育人数更少。据全国残联统计,全国尚有284万15至50岁的残疾青壮年文盲。

特殊教育在学前、高中阶段发展严重滞后

虽然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达到了90%,但在幼儿园和高中阶段严重滞后。在贫困地区,残疾幼儿入园率基本为空白。盲、聋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仅为15%左右,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相对缓慢,布局不合理、办学规模小、专业设置窄,让每个受教育的残疾人有一技之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在某省调研发现,特殊教育的高中阶段在校生只有169人,占适龄学生的3%。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