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4)

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4)

摘要:当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成功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同时又具有世界眼光的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微观理论时,“中国故事”的解释体系就基本完成了,我国就会在世界上拥有真正的话语权。

四、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国际化

印度诗人泰戈尔(竺震旦)1924年第一次访华演讲时指出:你们拥有伟大的古代智慧,你们具有圆满的哲学思维,而这些都是当今世界最需要的;如果你们只是简单地模仿西方人,用西方的宇宙观、国家观、人生观来武装自己,有朝一日虽然你们以为自己独立了,但实际上你们是被征服了。20世纪70年代一位名叫史景迁(Jonathan Spence)的美国学者的分析对此也有所证实。史景迁在《改变中国》一书提出了一个问题:从利玛窦以来,西方使者为何在几百年内挟西方科技文明之优势向中国输出文化,却没有一个成功?史景迁做出如下评价:“西方人将技术援助作为意识形态输入的外包装,企图迫使中国一口吞下。中国拒绝的正是这一点,就在它的国力最衰微的时候,中国人也意识到,以外国的条件接收外国的意识形态,只能是一种屈服。”“中国人现在则变得更加强大,他们确信,如果西方顾问继续来中国,他们必须严格地按照中国条件行事。通往目的之路将不再铺满他们不需要的价值观石块。”[12]

两位学者都看到了问题的实质。其实,马克思主义本身也来自于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表明,人类文明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从古至今都需要对话,需要交流和交融,无论是“东学西渐”还是“西学东渐”都是如此。过去,东方的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影响了西方,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了阿拉伯世界和西方,16—18世纪中国哲学通过耶稣教士带回欧洲并影响了欧洲的启蒙运动。资本主义文明诞生以后,西方工业文明也影响了东方。当今世界,东方的中国依然可以通过和平发展的实践,以借力于全球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功经验,在治国理政经验方面影响世界。实际上,通往全球化之路是一条各民族彼此学习借鉴的大道,在这条大道上,合作与欣赏则共赢,斗争与排斥则两败。

毛泽东等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结束了中国人“挨打”的历史,使中国人“站”起来;邓小平等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结束了中国人“挨饿”的历史,使中国人“富”起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有理由成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结束中国“挨骂”的历史,使中国人“强”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于“中国发展起来以后”由大国走向强国的基本历史阶段,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立足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提出了大国治理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都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具体举措。

当前,我们哲学社科学工作者应该牢牢抓住我国历史上正在经历的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个宏大的历史背景,从各自的学科出发,系统地研究大国治理向强国治理转变的基本方向、基本道路、基本条件、基本规律,同时也利用学者的优势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已经融进了当代中国文化,并成为有机组成部分,不管我们承不承认、喜不喜欢,它都在那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必然要发生,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必然会迎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新时代。当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成功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同时又具有世界眼光的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微观理论时,“中国故事”的解释体系就基本完成了,我国就会在世界上拥有真正的话语权。那时候,在世界的东方,一个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一定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内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塔西托陷阱”,对外摆脱“西化、分化陷阱”“修昔底德陷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7](美)窦宗仪著,刘成有译.儒学与马克思主义[M]. 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3.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第一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591.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第三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747.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第二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166 .

[5] 张岱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背景[J]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87(3).

[6] 毛泽东选集[M]. 第四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6.

[8] 列宁. 共产主义[M]. 1920-06-12 // 列宁选集[M]. 第四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3.

[9] 毛泽东选集[M]. 第三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98.

[10] 致周世钊信[C]. 毛泽东早期文稿. 1920-03-14.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第四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505.

[12] (美)乔纳森 斯潘塞著,曹德骏译.改变中国[M]. 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90 :292-295.

作者:祝灵君,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黄艳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