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世界和平与我国安全的胜利之战

维护世界和平与我国安全的胜利之战

——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3周年

摘要:震惊世界的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已经过去63年了。63年来,国际国内发生了很多重大历史事件。今天,透过这些历史事件,回过头来探讨与抗美援朝战争有关的一些问题,我们会深刻认识到这场战争对维护世界和平,改善我国的国际战略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和国防建设,维护祖国统一,促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所具有的重大历史价值。

任何重大历史事件的价值,经过长时期历史积淀,在与后来诸多其他历史事件发生联系时,才能被充分地揭示出来。震惊世界的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已经过去63年了。63年来,国际国内发生了很多重大历史事件。今天,透过这些历史事件,回过头来探讨与抗美援朝战争有关的一些问题,我们会深刻认识到这场战争对维护世界和平,改善我国的国际战略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和国防建设,维护祖国统一,促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所具有的重大历史价值。

一、不能以数量分析计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负

众所周知,从1950年10月25日到1953年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配合下,连续发动了5次战役,击退了进犯到中朝边境的美韩军队,扭转了朝鲜战局,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地区,迫使美国不得不坐下来进行停战谈判。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至此,历时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然而今天,有些人却说这是一场“失败”的战争,认为它“迟滞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拖延了祖国统一”,对我国没有任何好处,只有坏处。这是对战争问题极其缺乏战略思维的、轻率而短视的看法。

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结局,现在主要有三种看法:大多数人认为胜利属于中朝一方;一部分人认为双方在战场上“打了个平局”,但是这对中国来说也算是一个“巨大胜利”;极少数人则认为美韩一方取得了胜利。目前,这三种观点结论虽然不同,但是,在对战争胜负进行判定时,却大多局限于采用同一种方法,就是以某种“数量分析”来“计算胜负”。于是,对抗美援朝战争胜负的争论,就变成了诸如战争双方谁死伤的人多、谁消耗的资源多等问题的争论。这样,战争胜负的结论就是不言而喻的:死伤少、消耗少者为胜,反之为败。

应该说,以数量分析计算战争胜负的方法,在一定情况下的确是有意义的。比如,我军解放战争初期,不计一时一地之得失,甚至主动放弃一些地盘,目的在于大量歼灭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在此情况下,敌我双方在数量、规模上的此消彼长,对战局的发展就具有决定性的战略价值。然而,在抗日战争中,如果仅就中国战场来讨论,那么中日双方在死伤的人员数量、消耗的资源规模上,中国的损失显然比日本大得多,难道由此就可以得出我们的抗日战争失败了吗?这显然是十分荒谬的。因此,数量计算方法有其确定的适用范围,不能滥用,否则,就会导致得出歪曲历史的结论。

从战略目标、战争进程和历史影响看,对抗美援朝战争作胜败评价,数量方法虽然也有一定意义,但并不具有决定性意义。因为这场战争,对我军而言,根据敌我双方实力对比和战局发展状况,能不能在短期内把敌军从三八线以北赶到三八线以南,从根本上扭转朝鲜战局,争取战略主动权,是最具决定性意义的。换句话说,我军在战争中要达成的目标是有限的,并不是把整个美国都消耗掉,也不是倾全部国力搞战争赌博。这一点,越到战争后期越明显。事实证明,我们达成了把美韩军队打退到三八线地区,扭转朝鲜战局的战略目的,而美国在损失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情况下,并没有达到其侵占整个朝鲜的目的。这是中朝军队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标志。至于在战争中,我们在数量规模上消耗敌人,则全是为达此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和方式,对比之下,我们付出的伤亡大些,还是少些,只要控制在一定限度,都不影响对战争结局的判断。退一步讲,即使从数量上看,战后美韩公布各自减员总和为113万余人(不含英、法等其他国家军队),美联社公布“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人员损失合计147.4万余人,均超过了中朝方面公布的歼敌数字。中朝军队共伤亡、失踪、被俘62.8万余人,志愿军在毙伤俘敌71万余人的同时,自身作战减员36.6万余人。美国战费开支400亿美元,消耗各种作战物资7300余万吨。中国战费开支62.5亿元人民币,消耗作战物资560万吨。对比之下,中朝方面的战绩也是明显的。

因此,那种以“我军在朝鲜战场上死伤人数比美军多”得出抗美援朝战争打了败仗结论的观点,既违背历史事实,也表现了战争和战略理论视野的狭窄与肤浅。一句话,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既没有打败仗,也没有打成平局,而是取得了伟大胜利。只有确认这一点,才能进一步准确地评估这场战争所具有的重大历史价值。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周艳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