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西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够屹立并发展(3)

张西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够屹立并发展(3)

三、 社会主义在中国有悠远深厚的社会文化背景,执政党对此有高度文化自觉

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有其固有的社会文化土壤,主要体现在儒家学说里。诸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公义观,“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公正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民本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主观,等等。毛泽东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要给予继承。“实事求是”原本就出自“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古代名言,后来经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阐发,成为党的思想路线的经典表述。“为人民服务”与“天下为公”,不仅形似,而且神似。《礼记》中关于“小康”社会的描绘,千百年来就是支撑和推动中国社会生生不息的源动力。如今,在现代化建设前两步的坚实基础上,党的十八大向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且很具体地把这个时间节点划定在建党一百年。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之所以深入人心,妇孺皆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熟稔,信手拈来,朗朗上口,“接地气”、“挂露珠”,深受广大干部群众喜爱。不久前,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讲“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的基础和根本是“文化自信”,更是一针见血、高屋建瓴地点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具有的文化维度,为我们从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角度深入研究和阐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实践基础和发展趋势,厚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社会文化土壤提供了重要指引。

以“中国梦”、“四个全面”、“新发展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乃至今后我们开展“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阶段的理论纲领和行动指南,必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新局面,同时也将带给世界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着眼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诸多方面提出了“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等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正处于攻坚克难、爬坡过坎阶段的中国人民澄清了迷雾、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当代中国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它鲜明地体现问题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注重立足当前乃至以今后一个时期“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实际,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极具创造性地着力打造一个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以及制度体系上完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时代新局面的同时,谱写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当代中国改革发展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我们才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赢得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在当代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就要坚持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坚持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在思想上政治上自觉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一致,全面贯彻落实“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等路线方针政策,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最直接、最具体、最有力的的认同和践行。总之,在今天的中国,离开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谈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将流于空谈;不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各个层面已经取得和即将到来的历史性成就,无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以及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共同发展所作出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担当、倍加艰辛却极具前景的战略抉择,妄言“马克思主义不行了”、“社会主义失败了”、“共产主义渺茫”等,不是客观务实的态度,绝不可取。

此外,习近平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此为理论前提,着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倡导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成立“亚投行”等,彰显了中国作为一个经济政治大国所应承担和履行的国际道义和责任,赢得了国际社会普遍欢迎和认可,对于中国深入参与全球治理,积极引领国际格局变迁,有效规避冲突与战争,促进世界和平与人类共同发展,无疑具有开创性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两个必然”本质相连,内在贯通。“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中国自身发展,始终强调和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不拿原则做交易。同时,主张人类命运休戚与共、息息相关,客观上存在共同利益追求,倡导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崇尚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方式,积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竭尽所能。这正是社会主义国家原本应该具有的国际主义原则。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当今时代社会主义精神和道义的坚持和弘扬,这既反映了当今世界国家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利益关系和深刻而广泛的联系,也是对社会主义根本价值理念的生动具体运用。

(作者为红旗文摘杂志社总编辑)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