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将教师绩效工资与学生学业表现挂钩(2)

应将教师绩效工资与学生学业表现挂钩(2)

大多数老师赞成将绩效工资与学生成绩挂钩

为探索有效、可行的教师绩效工资方案,充分调动农村小学教师的积极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陕西师范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联合开展了“优绩优酬:教师激励与学习成绩”的干预研究及影响评估。

项目组于2013年5月在陕西和甘肃2省16个区县对216所学校的240多名数学教师的绩效工资现状,及其所教的10000多名五年级学生的学业表现状况开展了基线调研。在此基础上,将样本老师随机分为4组:包括3个干预组(即成绩绝对值组、成绩增加值组、成绩增加值百分位组)和1个控制组,进行不同教师激励方案效果的政策模拟实验。

“成绩绝对值组”教师的激励奖金取决于该教师所在班学生在某一次考试(即学年末考试)中的成绩,这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教师绩效工资方案。“成绩增加值组”教师的激励奖金将取决于所在班学生在一段时期内两次考试成绩的变化,也就是成绩的增加值。“成绩增加值百分位组”是将所在班起点好的学生和起点差的学生分开比较,即起点好的学生相互比较,起点差的学生相互比较。通过增加值百分位这样的设计,使教师能全面客观地关注所在班级不同起点的学生,避免出现像绝对值组和增加值组的教师只关注优等生和中等生而忽视学困生的现象。控制组的教师不进行任何激励干预。

干预一学年后,项目组跟踪调查收集了上述3个干预组和1个控制组教师及其所教学生的信息,并对所有四组教师所教的学生做了标准化的学业水平考试,得出如下结论:

绝大多数校长和老师赞成将绩效工资与学生的学业表现挂钩。我们的调查表明,接近2/3(64%)的受访老师和校长赞成将绩效工资与学生的学业表现挂钩,将学生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绩效的一个重要标准。

成绩增加值百分位的激励奖金方案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业表现,而且对学困生和后进生的促进作用大于优等生和中等生。评估表明,与处于纯自然状态、未实施任何绩效激励方案的对照组相比,平均而言,基于成绩增加值百分位的激励奖金方案干预组教师的学生数学成绩显著提高了0.12个标准离差,这相当于多掌握了2个月的知识,或者说提高了20%。更可喜的是,这种教师绩效激励方案对学困生和后进生的学习成绩的促进作用大于对优等生和中等生的作用。换句话说,基于成绩增加值百分位的激励方案确实有助于教师同等关注班里的所有学生。

成绩绝对值和成绩增加值的激励奖金方案对学生的学业表现没有影响。我们的分析表明,基于成绩绝对值的激励方案之所以无效,是因为该方案并没有显著改变教师的行为。“绝对值”激励既没有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没有改变教师与学生和家长的交流方式。而相比之下,“绝对值”组中那些教授班级平均分较低的教师会认为,无论自己如何努力,与学生起点更高的班级老师相比,自己班学生的成绩永远只会排在后面。这也就使这些教师一开始就丧失了信心。同样,“增加值”组的教师比“绝对值”组的教师会更多地主动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但仍然赶不上“增加值百分位”组的教师在教学行为上的改变。

将教师的绩效奖励与学生的学业表现挂钩并不会对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我们的试点研究表明,学生并未因此变得焦虑,既未增加额外的家庭作业负担,也没有教师给他们施加更多压力。

链接

教师绩效工资制度

教师激励制度效果微弱或者错位不是一个新的问题,它存在于中国以外的许多国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外的政策制定者试图为那些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教师们,提供更直接的激励。政策制定者们为教师提供与学生成绩直接关联的“绩效工资”。这样的绩效工资方案在发展中国家,如印度,肯尼亚和以色列等已经被证明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表现。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