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玲:东北抗联“花木兰”

周淑玲:东北抗联“花木兰”

摘要:周淑玲老人说,旧中国积贫积弱,有国无防,落后挨打。现在,中国强大了,希望边防官兵守好中国大门,维护好祖国主权和尊严。

抗联时期的周淑玲

周淑玲老人向记者讲述当年峥嵘岁月

在沈阳城区东北部,沿崇山东路一北一南,分布着两处历史文化遗迹:一处是日军悍然发动侵略战争、中华民族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的北大营;一处是审判过日本战犯、后来改做北陵电影院的军事法庭。两处遗迹相距不到3公里,但是,从抗战开始到抗战胜利,东北人民经历了艰苦卓绝的14年。

“为了打日寇、斗敌伪,我们家祖孙三代,有7个人被害和牺牲。”经过辽宁边防沈阳检查站党委书记、站长周延牵线,记者来到位于沈阳市和平区桂林街的一栋普通住宅,爬上5楼,敲响东侧的房门,见到了东北抗联老战士、人称“军中花木兰”的周淑玲老人。老人虽然已经93岁高龄,但身体硬朗、思路清晰、目光如炬。采访从老人一家的遭遇说起,悲壮、传奇。

九一八事变发生时,东北军广大士兵义愤填膺,摩拳擦掌,纷纷要求与日寇决一死战,有的还流着泪找到营长、团长,要开往前线消灭日寇。但蒋介石就是不抵抗,竟然训诫东北各地驻军“不抵抗,即使勒令缴械,占入营房,均可听其自便”,致使东北大好河山很快落入日寇铁蹄之下。后来听说日寇不过一两万人,而东北军有20余万人。东北军将士怒不可遏,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东北军张作相部有一个排长叫李铭顺,以准备出早操为名,将全排士兵集合起来,拉着队伍出了村,深入到完达山与三江平原交界地区,举起了抗日的大旗。“这个人后来成了我的丈夫。”周淑玲手抚着发黄的老照片,往事历历浮现在眼前。“我的家在黑龙江省宝清县三道河子,是一个偏僻的小村,但也没能逃脱日寇的洗劫。我亲眼看见日本侵略者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所以,一家人都成了抗联的忠实拥护者,我们家成了抗日队伍的地下联络点。”老人打开话匣子,谈起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责任编辑:黄艳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