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教育要经常“三抓”

青少年心理教育要经常“三抓”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本该是健康阳光、坚韧不拔、珍惜生命和热爱生活的代表。然而,现在的一些青少年心理非常脆弱,比如老师一批评就跳楼,受挫折就自杀等,让人非常痛惜,也再次敲响了青少年心理教育的警钟。

为什么要对青少年进行心理教育?主要是大多数青少年或多或少会有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青少年并非在社会真空中成长,遇到这样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既有共性,也有个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不健康,大致原因有:独生子女占比大,自我中心意识过强;亲友尤其是父母溺爱,导致有的青少年妄自尊大,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建议;从小缺乏挫折教育,只会走平路,不习惯爬坡过坎,心理异常脆弱;心理教育滞后,施教者要么理念滞后,方式不当,好心办坏事,要么办法少,教育手段有限;青少年处于叛逆期,有的逆反心理严重,沟通不畅极易导致矛盾升级;个别人家庭环境不好,自卑心理突出,且浮躁易怒;等等。青少年心理教育,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施治,多措并举。

784

因此,青少年心理教育要经常抓、抓经常,做到“三抓”:

从孩子和小事抓起。通过课堂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让青少年从小懂得要遵章守纪,要有错纠错、知错必改,明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等道理;不怕失误,不惧怕别人批评指正。家长、老师也要树立正确的得失观、价值观,为孩子做好榜样,当一个谦虚谨慎、敢于担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人。同时,要结合实际,对孩子持续进行务实合理科学的面子文化教育、委屈教育、挫折教育、感恩教育,让他们知道被别人批评不是件丢面子的事;人人都会受点委屈,受委屈是成长的必修课,不是什么坏事;学习、生活等不是一帆风顺的,更不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的,而是必然会遇到困难,历经磨难,有苦有乐的;要向善向上,知恩图报,助人为乐,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等。见微知著,以小见大,把对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寓于平时和细节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从发挥老师和家长作用抓起。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是青少年心理教育的重要主体,责任重大。发挥好老师和家长的作用,事关青少年心理教育成败。为此,要通过举办讲座、发放教材、定期培训、日常交流等多种方式,让老师、家长自觉积极学习青少年心理教育常识、方法、案例等,能够与时俱进,学用结合,学用相长。老师特别是专门的心理疏导老师要做表率,要做青少年心理教育的宣传者、学习者、实践者、组织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要同青少年交朋友,而不是动辄以老师、家长的身份自居,对青少年习惯发号施令,甚至粗暴蛮横,不讲道理。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不能千篇一律,不要指望一个办法就可以解决一个青少年所有的心理问题,或者期望一套所谓成熟的教育举措放之四海而皆准。要以问题为导向,一事一计,一人一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比如,对叛逆期的青少年原则上不能硬碰硬,要学会管控局面,或适当冷处理,或以柔克刚,或通过其它途径来转移化解问题;对家庭环境不好的孩子,要知其喜怒与冷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让其逐步矫正自我心理健康,既不妄自菲薄,又不狂妄自大。

要全程精准抓。对青少年的心理教育要全程抓,具体到人到事,精准发力。必须努力熟悉被教育青少年的心理、爱好、性格等特征,才能有备无患、战无不殆。教育中,要做好分析研判工作,细致入微,温馨体贴,还要精细化、科学化,对上号入好座,不能只见错误,不见成绩;只说缺点,不说优点;只论目前现状,不问潜在态势,切忌方法失当、简单粗暴、恶语伤人,一棍子将人打死或引发其它不测。对青少年心理教育尤其是批评教育,最好是事前多想想,多问问,多看看,成竹在胸,再寻找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倡导私下教育,而不是公开指责;即使在非公开场合教育,也要在委婉批评的同时,多暗示一下其只要努力还会做得更好;即使当时批评了无事,也要强化后续跟踪服务,联系家长、其他老师和同学密切关注被批评者的情绪,发现有问题要及时沟通疏导。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2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