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蓝天,繁星点点。夜色下的北戴河,沉浸在一片宁静祥和里。三三两两的专家,或沿街慢走,欢笑不断;或背靠栏杆,凭海临风……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无论古今,人才聚则事业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激励广大人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聪明才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人才的重视,不仅体现在对专家休假的安排和关心上,更在于对人才的尊重:不断完善人才政策,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广大人才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尊重更能选好人才。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选好用好人才事关重大,也是我们人才工作的起点。纵观世界战后风云格局,美国采取“人才战略”,用诚心吸引全世界人才共绘“美国梦”而成为世界超级强国;苏联将战后重心转移到国内重工、军事等建设,而走向解体。回望古今历史变迁,秦始皇知人善用而实现天下一统,唐太宗任人唯贤而开创唐朝盛世,而面对“万马齐喑”的清朝,诗人龚自珍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长叹。因此,唯有尊重才能更好地选好用好人才。
尊重更加有利于管好人才。管好人才要以尊重为前提,给予人才关怀与信任,让人才在宽松的环境下施展才华,对赢得人才显得尤为关键。一方面,我们要创新人才管理法制建设,促进人才开发及人力资源市场、人才评价、人才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根据政社分开、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要求,强化政府人才宏观管理、政策法规制定、公共服务、监督保障等职能,推动人才管理部门简政放权。同时,保障和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健全市场化、社会化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构建统一、开放的人才市场体系,完善人才供求、价格和竞争机制。
尊重更能赢得并留住人心。人才作为独特的稀缺资源,也该具备流动性,要实现人岗匹配、人尽其责的美好愿景,必须用尊重优化人才流动机制。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一纸户籍的“歧视”而影响不少人的就学、就业......也埋没了一批人才,不利于当时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此,我们要用尊重破除人才流动障碍,打破户籍、地域、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为人才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流动提供便利条件,留住人才更留住人心。
尊重人才,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更能激发人才创新创造的活力,也更能赢得人才。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2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