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德海:“改革是人民的事业”需进一步深化理解(2)

蒋德海:“改革是人民的事业”需进一步深化理解(2)

以上种种现象,归根到底是“改革是人民的事业”如何进一步深化的问题。要真正让中央的精神转变为人民创造历史的动力,目前在理论和实践中亟须在以下四个方面形成共识。

第一,要明确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尊重人民的改革实践。改革是人民的要求,人民有追求幸福生活和社会公平正义的权利。改革是不是成功,最终会从人民群众的感受中反映出来。人民对改革的感受最深切,也最清楚改革的好坏。人民不会认同不利于自己利益的改革。故要不要改革或改革是不是成功,改革如何改,改革如何深入,必须体现“改革是人民的事业”的原则,要由人民群众参与和决定。

第二,人民的参与要有法治保证。我们常常讲民主法治,民主是基础,法治是保障。“改革是人民的事业”,体现了民主。而人民作为改革的主体要有法治的保障。没有法治的保障,“改革是人民的事业”就难以有效地实现。

第三,要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正确理解党的领导和“改革是人民的事业”的关系。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坚强保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保障,是为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这一点,我国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政策上都是明确的,我们党在各种场合一再强调,人民当家作主,就是要“保证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句空话。”

第四,把社会道德的进步作为改革成功的标尺。伟大的改革一定会实现社会道德进步的目标,并通过社会道德进步体现出来。而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取决于人民的广泛参与。人民是改革的主体,改革才会受到人民的尊重,人民才会积极参与到改革中来,并把改革当作培育理想和道德的伟大实践。一场伟大的改革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因为它包含着人们的荣誉、尊严和激情,孕育着道德理想和精神文明,人们能够在改革中实现理想、尊严和道德。当人民把改革作为自己的事业的时候,就会全身心地投入,把改革成败作为获得荣誉和欢乐的主要源泉和人生目标。这样的改革,才会促进整个社会的道德和精神文明进步。人民不能参与的改革,把人民群众当作“看客”,这样的改革,人民难以认同,也难以生长出道德理想和荣誉,正如法国历史学家基佐所说:“一项伟大的社会改良,一项巨大的物质福利上的进步,如果不伴随着智力发展和精神上的相应进步的话……这种社会改良就是不牢靠的、无法理解的、几乎是不合理的。”

总之,“改革是人民的事业”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我们必须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加深理解,加深认识,不断推进改革。

(作者为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政党理论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