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梅:有效沟通——人际互动的艺术(4)

摘要:当你遇到沟通障碍的时候,也许会想到“鸡同鸭讲”“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这样的词汇。然而,你自己的“理”就是别人的“理”吗?怎样理解别人的“理”?心理专家赵红梅老师将从什么是沟通、常见的沟通障碍、有效沟通的方法与技巧三个方面,为我们展示人际互动的艺术,以及如何在工作、生活中达到有效沟通。

音频和音质是天生的,每个人的音质都不同,有的人音质好就去做了播音员了,比如央视很多人专门做配音。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因为音质天生不一样。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的职工、普通的人,我们可以在语速和音调上做一些处理。是不是遇到事就要像机关枪一样“啪啪”说得那么快?“你怎么回事,到底怎么样……”对方都晕了,你说什么他都没听见,他只是知道你已经急了。是不是要用那么快的语速?是不是一定要用那么高的音量?换一下,调节一下,去表达同样内容,试一试会有什么不一样。

我们会看到,在这里面占最大比重的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非语言因素。非语言因素占到了沟通效果的55%,可是这个部分通常我们没有留意。虽然人分为中国人、日本人、美国人、亚洲人、美洲人等等,但其实我们都有一种共同的语言,就是我们的身体语言,这是我们共同的母语。但随着我们越长越大,在工作岗位上历练的时间越来越久,我们渐渐忘掉了自己还有这样一种母语。我们每天只是在想着,那个人来了我要怎么跟他说。但是我们跟他讲的时候,到底眉头皱在一起了吗,当时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胳膊是怎样摆的,我们完全没有意识到。

比如在咱们这个场合,大家进来的时候状态可能也不同,大家可以留意一下,尤其是在开会的时候,你会发现大家状态是不一样的。我今天来给大家讲课也是,同样一套讲课内容,不同的方式走进来,你会更愿意听哪种状态的?第一种,给人积极向上的感觉。第二种,你觉得这个老师好像是第一次到这儿来练手似的,好像从来没有讲过,然后大家就开始玩手机了。你们内心已经做了一个这样的评估:他可够呛能讲出什么东西来,我就不相信他。

接下来我们大家看一段视频,这是电影《中国合伙人》的片段。

(播视频)

我们来阐释一下刚才说的非语言。刚才这个视频中,三个合伙人和派出所的民警发生了言语上的冲突。我们把对话都去掉,不去想对话的内容,有这么三个人摆在我们的面前,如果你是那个民警,你可以选择和谁说话,不和谁说话,和谁先说话,你会优先选择和谁讲话?中间那个。为什么?态度好。怎么看出来他态度好的?身体前倾,眼神笑笑的,一直看着你。你会觉得这个人很积极,也很好相处,所以你愿意和他说话。除了他之外,再选一个你想要主动和他说话的人,你会选择谁?选择最右边这个,为什么?看着比较平和,比较老实的那种。为什么不放在第一位呢?他和中间这个相比,你觉得差了什么呢?没有那么主动,感觉还挺被动地坐在那儿。你在工作中碰到过类似这样的人吗,你一看到他火就上来了,就不愿意搭理他?邓超演的这个角色。他给人什么感觉?不喜欢他,是吧?你看到了什么让你不喜欢他?你觉得他怎么了?很挑衅、很有攻击性。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