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跌宕人生:贬谪半生,美名遍天下(3)

苏轼的跌宕人生:贬谪半生,美名遍天下(3)

摘要:苏轼在大江边的临皋亭和沙湖山路上所回忆和伤感的,就是导致他在湖州(今浙江湖州)知州任上被逮捕、拘押,并被流放到黄州的“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常有乌鸦栖息筑巢,又被称为“乌台”,是朝廷的最高检察机构。

被越贬越远

然而,苏轼天生是一个诗人,是一个只要置身于适合他写作的自由环境中,就要挥毫动笔的人。

不信你看,在汴京,他刚刚被放出御史台监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作诗自豪地宣称,以后还要继续写作:“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

到黄州之后,苏轼以相对自由之身,同时又受到赤壁风月的感染,写出了传诵千古的文学名篇《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等,文学创作出现了第一个高峰。两篇赋篇幅较长,现在我们仅来读读这首大气磅礴的怀古词吧: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词,思想内涵无疑十分丰富,但从其中对周郎“雄姿英发”的称颂,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感叹来看,苏轼无疑仍在对自己人生道路进行反思与回顾。

在“乌台”诗案之后,苏轼的人生可算是跌宕起伏: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奉诏离开黄州,赴汝州(今河南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子不幸夭折。恰巧不久神宗去世,太后执政,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被打压,苏轼终于得还朝中。但他看到获得权力的新兴势力废尽新法,拼命压制“王党”,又忿忿不平地批评,认为两者不过一丘之貉。至此他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只好再次外调。在这之后,北宋朝廷新旧势力几度更迭。但苏轼却是越贬越远,甚至被贬到了海南,最终在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死于北归复任途中。

然而,和命运多舛相伴而生的,却是苏轼的文风越见豁达,从在黄州时的感慨、反思,到后来胸襟高旷、挥洒自如。一代文豪,笔下藏万卷,气势浩然。坎坷的人生遭遇使他创作出了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这是苏轼不幸中之大幸,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大幸!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