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人民群众是名副其实推动改革发展、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的伟大力量,是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尊重人民、关心百姓疾苦、珍惜群众健康,凝聚民族力量,同心同德谋发展,齐心协力奔小康,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品格,也是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责任义务所决定的。新时期,党中央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旗帜鲜明地提出建设“健康中国”,是完全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的。
健康既是发展和必要条件、也是重要目标,重在作为目标。当前,由于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由于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中国既面对着发达国家面临的卫生与健康问题,也面对着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卫生与健康问题。健康不仅是身体的强健,更是生理和心理平衡与和谐。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只有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重在“全方位、全周期”。对人民群众来说,“健康中国”不是口号、不是数字,而是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实惠。健康中国的核心要义是以人民为中心,本质上就是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实现人口健康全覆盖。“全民健康覆盖”,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卫生系统绩效理想目标。这个目标旨在确保所有人都获得所需的卫生服务,不会因经济状况差而看不起病。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中国致力于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展。
建设“健康中国”,要从现实的国情出发,坚持城乡统筹规划,重点是抓好农村这个“大头”。实践证明,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是全党、全国和全民族的共识。
“世界上没有比结实的肌肉和新鲜的皮肤更美丽的衣裳”,健康的体魄一直是人类历史的审美意象。健康中国的期盼,也凝聚着政府、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把国民健康作为一个衡量发展的综合性指标,是切实关注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必然结果,也是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全面小康的题中之义。当每个人都拥有健康体魄,才能支撑起一个充满美感与力量的健康中国。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