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诞生的幕后故事

《黄河大合唱》诞生的幕后故事

摘要:在延安住院养伤期间,光未然忍着折臂的痛苦口授,胡志涛笔录,完成了《黄河吟》,也就是《黄河大合唱》歌词的原始创作。始料未及的是,光未然刚刚朗诵完诗歌,冼星海就走过去,激动得一把抢过诗稿喊着:“我有把握把它谱好,这是我渴望已久的啊!”

抗日战争期间,抗敌演剧三队到延安以后,一直苦于没有好的节目向党中央汇报。一个晚会上,诗人光未然朗诵了长诗《黄河吟》,冼星海也在场。那是诗人在1938年秋,第一次渡过黄河的时候开始酝酿的。在延安住院养伤期间,光未然忍着折臂的痛苦口授,胡志涛笔录,完成了《黄河吟》,也就是《黄河大合唱》歌词的原始创作。始料未及的是,光未然刚刚朗诵完诗歌,冼星海就走过去,激动得一把抢过诗稿喊着:“我有把握把它谱好,这是我渴望已久的啊!”

不久,冼星海去看望抗敌演剧三队的同志们时,认真地询问过黄河的情形。大家向他描述从宜川的圪针滩到吉县的小船窝的经历,这个渡口正处在壶口下游,激流和漩涡很凶险。大家在船上看到船夫如何绕过激流险滩,如何向漩涡搏斗,如何大声呼号,如何奋力划桨。一位健壮的老船夫,赤膊条条,袒露着赤铜色的脊梁,指挥着船上的众人,掌握着那生命的舵把,那神情既庄严又自若,那动作既紧张又协调,一声长号把所有的人都带到无限的惊奇和兴奋中去,那喜悦的心情真像是在火线上打了一个大胜仗。就在上游不远的壶口,瀑布如练,落下百丈深渊,浪花激起,飞溅沿河两岸,光未然全身心投入地站在岸边,眼睛里闪着泪花,开始了他的长诗《黄河吟》的酝酿,他忘乎所以地大声喊出:“啊!黄河——”冼星海默默地听着人们的叙述,神情专注,他的心里仿佛跳动着《黄河船夫曲》的旋律。果然,抗敌演剧三队第二天就拿回来一支《黄河船夫曲》,在练唱的时候,大家都感觉这不是表演,这就是自己亲身的经历啊!

以后,他们每天都可以得到一支新歌。那《黄水谣》里的写景抒情,委婉动听;那《河边对口曲》里的乡土气息,诙谐热情;那《黄河怨》里的如泣如诉,如怨如怒;那《保卫黄河》里向日本法西斯进军冲锋的号角……然而,唯独《黄河颂》按理该最早完成,却偏偏姗姗来迟。这是一支准备由田冲来独唱的开篇曲,演出的日期已经逼近,他拿不到歌曲心急如焚,几经犹豫下决心去找冼星海问个究竟。

田冲来到宝塔山下,踏过延河上的冰层,再穿过寂静的城镇,抵达鲁艺的山坡下边,走近那孔闪着微黄灯火的窑洞。从窗纸的破洞中,他看见土炕上放着一张桌子,桌上堆积着许多残稿,油灯下面,冼星海背对着窗,身上披着一件灰布棉大衣,正伏案疾书。田冲轻轻地推开了窑门,冼星海回过头来,双眼熬得通红,头发散乱,嗓音沙哑得几乎出不来声音。辛劳疲惫丝毫没有减弱他的创作激情,没等田冲开口,冼星海忙着解释:“《黄河颂》已经写过两稿,光未然看了,我们都感到不太理想,那两稿都扯掉了,耽误了你们的排练很是抱歉。”

冼星海谈起了自己创作中碰到的困难:“诗人的意思是要歌颂,而且歌颂的是黄河。一提到‘颂’,很容易使人想到赞美诗,我是在国外学西洋音乐的,我不能把黄河颂谱成教堂里的赞美诗,所以,我曾经想从昆曲中找到一些民族风格的旋律,但又不行,古老的曲调不能把黄河的气魄和诗人的意图充分表达出来……”田冲大胆打断对方的话说:“那诗人的意图究竟是什么呢?”冼星海继续说下去:“这支歌是诗人对黄河感觉的第一印象,你们对我说过,光未然在壶口大声喊着‘啊!黄河——’诗人心目中的黄河是活生生的、有生命力的,抗日战争的熊熊烈火已经燃烧,它既是一位母亲,又是一个巨人、一个战士……”这时,田冲深深地被打动了,冼星海对词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深刻,而对“颂”的风格是经过了严格取舍的。冼星海作品的中心是人民,在《黄河大合唱》中,每一支歌曲都写出了不同类型的人,总合起来,就是中华民族在战争中不屈的坚定形象。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