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朗:摆脱危局的黎平转兵(2)

李东朗:摆脱危局的黎平转兵(2)

黎平会议

但是,通道会议并没有改变北上湘西的决定,只是将原定从通道直接北上改为转道贵州北上。因此,在进入贵州之后,博古、李德多次指示中革军委仍按原定计划部署行动,绕道黔东,“寻求机动,以便转入北上”湘西,同时向贺龙、任弼时等发出“火急”电,命令红二、六军团由常德一带向湘西北发展,接应前去会合的中央红军。此时此刻,行军方向决定着红军的命运,决定着中国革命的前途。因此在通道会议后,中央领导层围绕北上湘西还是西进贵州发生意见分歧,毛泽东和张闻天、王稼祥与北上论者展开争论。

根据严峻的形势和为了解决分歧,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召开会议,继续讨论红军战略行动的方向问题。博古、李德坚守一个固定的认识,就是必须落脚根据地,放下行李,才能打仗,因此坚持由黔东北上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毛泽东坚决主张继续向贵州西北进军,在川黔边敌军力量薄弱的地区建立新根据地。会议就此发生激烈争论,经过毛泽东的努力说服,与会多数人接受了他的意见。会议据此通过的《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指出:“鉴于目前所形成之情况,政治局认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适宜的。”“政治局认为新的根据地区应该是川黔边区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在不利的条件下应该转移至遵义西北地区。”黎平会议明确放弃了前往湘西的计划,明确做出进军贵州的决策。会议还决定在适当时机开会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

黎平会议的决策,解决了当时最为紧迫、关系全局的进军方向问题,把通道会议提出的“转兵”主张变成了现实,由此成为红军长征史上著名的“黎平转兵”。它使中央红军摆脱了深陷国民党重兵围堵、面临全军覆没的严重危险,而且一下子把十几万敌军甩在了湘西,改变了红军面临的严峻军事态势。因此它是党解决严重危机的成功范例。黎平会议更大的意义在于,这是第五次反“围剿”以来,毛泽东的意见第一次得到了中央多数同志的赞同,毛泽东提出的正确主张对“左”倾教条主义斗争取得了带有决定性的胜利,为继而展开遵义会议做了重要的准备。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