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有关讲话系列解读二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在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对经过反复实践和比较得出的正确理论,要坚定不移坚持。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为我们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指明了方向。

首先,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固有品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哲学。哲学是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产生以后对实践也发生反作用。以往的哲学家们大多轻视实践,往往把哲学看做书斋和学院里的学问,从来不知道哲学的实践本性。马克思、恩格斯自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者”,以区别于脱离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基本特点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远离社会生活和脱离社会实践的书斋理论,而是深深地植根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活生生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特点,从根本上决定了它与社会现实生活、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也就决定了它具有不断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用理论创新的成果引领实践创新,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互动中不断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其次,脱离了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脱离了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注重理论和实践互动的哲学。理论家如果脱离社会实践,只注重书本公式不注重生活公式,就会成为空洞的理论家,而不可能成为党和人民所要求的实际的理论家。党和人民特别希望我们的哲学理论工作者,能够对当今中国和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重大问题给予科学的理论说明,能够提供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真正成为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家,而不是“在喊震撼世界的词句”。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在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最后,我们党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对经过反复实践和比较得出的正确理论,要坚定不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注重坚持和发展统一的哲学。正是因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我们才形成和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改革开放提供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理论指导。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理直气壮地坚持,要具有理论自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以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是要一以贯之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过去不能搞全盘苏化,现在也不能搞全盘西化或者其他什么化。”“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们才有发言权”。因此,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

(董振华   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