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实践深化核心价值观研究

立足实践深化核心价值观研究

“里约奥运会女排夺冠,其彰显的团结奋进之精神,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的完美表达。”有学者表示,早有长征精神、大别山精神,后有“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现有北京奥运精神、女排精神……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一路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才取得今天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这一系列精神的凝练。

焕发社会活力

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形成理想信念和思想共识的根本和关键,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孙熙国表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极大地激发民族自信心、自尊心与自豪感,在心理和精神层面构成无形的、强大的安全屏障。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关系着执政党执政地位能否牢靠稳固,关系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能否平稳推进,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当前国际环境下,国家之间竞争体现在军事、经济、文化等多领域。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我国文化制度的‘魂’,只有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开展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文化制度才能相互交融,中国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更加挺直腰板。”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蒋永穆告诉记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治理中同样具有重要地位。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现需要坚守美德、继承传统;需要我们树立自信、积极改革,做到源远而流长;需要国家和人民在民族文化、共同价值观的支撑下,共同提升国家运用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

受访学者表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和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推进的价值观指引,而且是代表人类发展方向的先进文化。”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喜平认为,它传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是凝练着中国智慧的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主导价值观,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属性和发展方向,是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行为准则。总体来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就必然能够焕发出巨大的社会活力。

善用讲故事方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其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带有深厚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气质;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作为全社会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蒋永穆说。

孙熙国表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是回应时代的声音。要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对国家建设目标的设定、对理想社会蓝图的绘制、对公民品德的倡导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同时,要认识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广泛配合。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还是在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贵在知行统一,而‘知’是前提、是基础,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韩喜平表示,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密切注意社会核心价值诉求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既要凸显文化的外向度(经济维度),也不可忘记或忽视文化的内向度(人文价值),实现文化发展的内外向度的和谐。同时,要找准宣传教育同人们思想道德情感的契合点,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做到深入浅出、情理交融,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到社会群体意识当中。

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被访学者表示,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

韩喜平认为,一是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求滋养,在文化自信中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二是要把核心价值观放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来研究;三是要关注日常生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具体践行;此外,还要着眼于从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人的自我完善的角度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路径是把我们生活和实践的土壤改造好,把我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发展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孙熙国表示,相关研究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研究中国问题。

蒋永穆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成果,这一成果用什么样的形式和载体来呈现、针对不同的人群如何采用多种宣传方式等诸多议题,是需要学人继续研究的重要课题。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