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中红军军装是什么样子

长征中红军军装是什么样子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肖石忠、王经国、孙杰)军装,是供军人穿着的制式服装,是军人身份的重要标志,是部队形象的重要体现。军装不仅是军人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装备物资,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不同时期军装的质地、颜色和款式,不仅可以品味出时代的审美,同时也反映出那个时代军事、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水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军装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红军初创时期,成分来源复杂,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也有从国民党军队中起义的官兵。因此,红军军装五花八门。

1929年3月,红四军打下闽西重镇长汀后,成立红军临时被服厂,为部队缝制了4000套军装。毛泽东、朱德、陈毅亲自审定了新军装的样式:上衣为中山装式,两个上贴口袋,领口缀红布领章;裤子为普通样式,配绑腿;军帽为八角形,缀红布五星帽徽。不过,这款军装只在红四军范围进行了初步的统一。

红军真正有了统一的服装是在1932年。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宣告成立,随即建立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32年春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看到来自不同部队的学员身着各种样式的服装,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刘伯承认为,红军学校的学员代表红军形象,服装应该统一,不然既影响整体形象,也不利于学校的正规建设。为此,他把设计红军军装的任务交给了学校俱乐部主任赵品三。

设计服装时,赵品三参考借鉴了许多军队的服装。比如,在设计上衣时,起初他仿照苏联红军军服紧袖口套头样式,但这种样式不适合中国南方湿热的气候。后来,他又仿照国民革命军军服式样,将上衣改为前开襟、敞袖口。在颜色选择上,既要与国民党军服区别开来,又考虑到红军经常在山地行军作战,他选用了不容易暴露目标的灰布制作。

经过精心设计,赵品三将新军装设计为:上身中山装,下身西装裤。衣领上缝两块红布领章,象征红旗普照全国。军帽开始采用大八角式列宁帽,但因帽角太大,不适合中国人的脸型,就改为“小八角”,帽中央缝一颗红布五角星,象征工、农、兵、学、商团结一心向革命。

刘伯承对这套军装非常满意,认为既美观又实用,于是就指示给每个学员做一套。穿上新军装的学员显得分外威武、英气。

红军学校有了新军装这个消息很快在各部队传开,并在指战员中引起不小的轰动。很快,中央苏区各部队、各根据地红军纷纷按照这种样式制作军装。

作为我军第一次统一的军装,无论是服饰的设计,还是颜色布料的选择,都突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特色,如红布五角星帽徽、红布领章凸显了我军的革命本色,八角野战帽、粗布衣料的设计既与根据地简陋的生产条件相一致,也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

长征期间,红军就是身着这款军装爬雪山、过草地,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闯过一道道险关。由于部队始终在长途行军、机动作战,无后方依托,大多数官兵只在出发前补充了军装,此后未能更换。中央红军在遵义休整期间,随军转移的被服厂加班加点,为每人补充了一套新军装,此后也未能更换。由于长时间行军作战、风餐露宿,到达陕北时,许多官兵的军装都破旧不堪。

各路红军的军装样式是基本统一的,但也有各自的特点。比如,红二、红六军团长征时,条件异常艰苦,只好让各部队自己沿途解决衣物以适应气候变化。由于在西南地区难以找到灰布,红二、六军团的军装多以当地的黑布制作,以至于三大主力会师后,许多人找红二方面军的人就以黑色军装辨认。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时,各部队军装颜色杂乱,但绝大多数人都戴着一顶象征革命的红五星八角帽,表示对革命的忠诚。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