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发展理念成为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指导思想,构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阶段性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就是科学发展。由此产生我们的结论:新发展理念不仅从现在起就必须坚决地树立和施行,而且还必须长期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每个共产党人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当成为新发展理念坚定的倡导者、宣传者、组织者、践行者。但第一步是须得在党员中特别是领导干部中间正确地解决两件事情,即想不想和怎么办。
想不想,实际上也是对新发展理念的认知问题。
从根本上说,对新发展理念片面的或暂时的或有保留的拥护是一种缺乏远见、不负责任的态度。因为从片面、局部、短期看,促进经济增长得快一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百姓的物质生活水平,暂时牺牲一些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似乎也情有可原;然而从全面、全局、长远看,问题就变得严重了。在全球范围内,虽然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名列前茅,但由于生态环境破坏在相当程度上的不可逆以及土地、矿产等资源的不可再生,已使发展空间大为缩小,甚至严重影响到子孙后代以及民族的生存、前途和命运了。因此,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深远的战略指导性。
新发展理念是关于发展的创新理论,其确立、贯彻和执行,必然会使人们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必然会引发深刻的社会变革。所以,施行新发展理念,就要鼓足勇气、鼓足干劲立即地、坚决地施行之,带领人民群众克服眼前、局部、暂时的困难,有时甚至要迎接浴火重生的挑战,走上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之路,从而争取一个光明的前途。这是每一个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必须正确地解决的重大原则问题。
怎么办,方法即:主动性、深入性和创造性。
主动性实际上体现的还是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程度。真正认识到其重要性、正确性,落实起来主动性自然强;认识不到位,落实起来就会有取舍,或是“快”的方面主动,“好”的方面不主动,或是口头上表现为主动,行动上表现为被动。有的地方干起大拆大建、上项目、跑投资,热火朝天,劲头十足,主动性强极了;但一听到“三去一降一补”、科技创新、节能降耗、治污减排就漠视、应付、推诿。我们赞成的是“又好又快”的主动或是行动上的主动,坚决反对的是仅仅“快”的方面的主动或是口头上的主动。这是真正认识并领会新发展理念重大意义的试金石。
深入性实际上体现的是工作作风。落实新发展理念,应当潜下心来深入实际,认真进行调查研究,以期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深入的调查研究需要有耐心、有步骤、有恒心,要持续不断,讲求方式方法,善于分析和提炼。所谓调查就是查明现状、事实、问题;所谓研究就是分析提炼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仔细想一想,我们今天还能不能写出像《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长冈乡调查》那样深刻、全面的报告了?而在当年,正是有了深入调查和研究,毛泽东才真正认识到只有农民才是中国革命的最广大最坚决的同盟军,才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实质问题是农民问题,才有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才有了新中国的建立。
在主动性和深入性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富有前瞻性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这就是创造性,是把新发展理念这一创新理论落到实处的根本途径。这种创造性集中反映了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程度、把握程度、落实程度,是党的执政能力的一种体现。过渡期也是转型期,转型越深化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就更多更难,克服和应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就越需要充分发挥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诸如速度与效益、发展与环境、城市与乡村、国内与国际、人与自然等各种关系,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缺乏主动就不会深入,没有主动和深入就谈不上创造,这就是三者间的关系。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把三者结合并统一起来,把新发展理念真心、主动、深入、创造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就是名至实归地贯彻新发展理念、缩短过渡期应实行的办法。
(作者系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副总经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