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至9月14日,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精彩亮相,首都北京用盛情打扮的靓丽大舞台演出了88场歌舞戏剧,56个民族的艺术家、演员在首都留下各民族团结和谐的“全家福”,也使古都北京映射着中华文明的这张“金名片”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京华时报9月13日)
五千年的中华优秀文化,引领着我们从一个文明走向另一个文明,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发展,更是一代代中华儿女血液里流淌的精神力量,可以说,是文化引领我们不断前行,给我们向上的力量。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的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外来文化的入侵、优秀文化的遗失、文化传承的断裂等诸多问题与之俱来,如何让中华文化茁壮成长,成为我们当今中国每一个人都不可回避的话题。
图: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现场节目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艺会演是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毫无疑问,面对更多、更全的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我们只有去保护、去继承、去开创,才能让她更加灿烂文明、更加大放异彩、更加茁壮成长。
中华文化是我们的命脉和根基,需要全社会重视。当今,经济快速发展、信息加速流动,给我们认识世界带来太多的便利,外语热、好莱坞电影进入我们视野,占据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都在慢慢挤占我们中华文化的一席之地。而与之相对的是,汉语不重视,常常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甚至捏造一些不文明词汇,让我们的文化传承阻力重重。文化是我们全体中华儿女的珍贵宝物,没有她就没有现在的我们,我们要从沉睡的睡梦中醒来,认真地反思我们的文化保护意识和态度,只有全体中华儿女都站出来,把文化保护当成“自家事”来对待,提升到一个新的国家战略高度,中华文化大放异彩才有希望。
中华文化需要借助改革转型大放异彩。改革是当今我们最大的公约数,是全体人民的共识,利用改革这一历史机遇,创新文化发展,提升文化品质。我们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面临国内国外各种不断变化的挑战和机遇,而将中华文化融入其中,会让中国的转型更成功、更加惠及全体人民,因为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有着不可割舍的亲切。中华文化可以作为重要的产业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的做大做强,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表现,形成具有大规模、高质量的文化产业链条,是改革成功的表现,更是中华文化得到升华,重新走向灿烂的必经之路。
中华文化茁壮成长需要可持续、现代化的发展。优秀的灿烂文明,在任何一个时间都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经济搞上去了,不要忘了文化建设。我们文化建设应该是长久不变的主题,建立文化长效发展机制,不断将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我们的文化定会长期繁荣发展。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借助科技手段发展文化。文化的发展不是关起门来搞,而是要积极融入世界大家庭中。将文化分门类别、细化整理、科学布局,将各个门类、各系统、各元素的文化树立起来,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在文化建设和发展上更为专业分工、科学发展,也只有这样依靠文化才能出真品、出精品。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属于每个中华儿女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华文化将随时随地伴随我们前进、成长、进步,让我们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带上我们对中华文明的热爱上路,创造出、传承着、继承着一个更加大放异彩的中华文化。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2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