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说:“胡宗南进攻延安以后,在陕北,我和周恩来、任弼时同志在两个窑洞指挥了全国的战争。”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领袖们》一书中有这样的总结:“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之火可能不会燃烧起来;如果没有周恩来,中国的革命可能被烧毁,只剩下一堆灰烬。”此话有些极而言之,不过看一下从创建共产党、夺取政权到“文革”的漫长历程,人们也会感到,有诗人气质的毛泽东与实干家周恩来的结合,的确是中国共产党的大幸,也是中国人民的大幸。
从撤离延安到落脚西柏坡,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广阔的中国大舞台上,指挥了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决战。这次合作是他们最成功的合作。毛泽东擅长宏观把握战略全局并经常有出奇之想,周恩来则善于将其在各个微观细节具体落实。他们的合作,是和而不同、差异互补。
当国民党进攻延安的炮弹落在了毛泽东居住的窑洞前面,把土地炸了一个大坑,飞起的弹片还把附近的一棵大树的树皮都炸掉了时,毛泽东一如既往,照常坐在窑洞里批阅文件。警卫员从外面拣回两块弹片递给毛泽东看,并焦急地劝他赶快撤离延安。可是,毛泽东接过弹片,在手上掂了掂,轻轻地敲着说:“嗬,真是块好钢呀,还可以打两把菜刀嘛!”当敌人逼近了延安,周恩来焦急地再次请毛泽东动身时,毛泽东却一身轻松地说:“好吧。现在还有点时间,咱们吃了饭再走。”吃过晚饭,傍晚6时,毛泽东得知群众、干部机关已全部安全转移了,才和周恩来等一行人离开王家坪,踏上了转战陕北的征途。
这就是毛泽东,泰山崩顶眼不眨!
临上汽车前,毛泽东双手握着前来送行的彭德怀的手说:“你的担子很重,要谨慎用兵,出奇制胜。天空黑下来就预示着黎明在即。我们走后,你要检查一下群众纪律,把延安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胡宗南进来,这叫有客不容怠慢。”说完之后,互道保重。19日清晨,胡宗南部队占领了延安,立即给蒋介石拍电告捷。蒋介石见到电报后,忘乎所以,欣喜若狂,20日便回电嘉奖。其实,胡宗南得到的不过是一座空城,根本无法知道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中央首脑和解放军主力转移的踪影。胡宗南命令其主力部队气势汹汹地向延安西北方向推进,力图寻找西北解放军主力决战。
这时,彭德怀指挥部队主力一直隐蔽在敌人背后的另一侧。胡宗南侵占延安后不到一个星期,他们突然在延安东北的青化砭打了一个伏击战,活捉旅长李纪云。这是人民解放军在西北战场的第一次大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