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刚:让高校科技成果成为新的生产力引擎

赵刚:让高校科技成果成为新的生产力引擎

目前,伴随着技术交易市场日渐成熟,以及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的加快,我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瓶颈主要集中在高校。高校融教育和科研两大功能于一体,既是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摇篮,也是催生重大科技成果的源泉。看一个高校培育的学生是不是人才,必须让其到社会上经受大浪淘沙,看能否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同样,看一个高校研发的科技成果是不是有价值,也必须使其进入社会生产,看能否提高社会生产力。

作为高校的两大产出,学生终有一天要走出“象牙塔”,去接受社会大熔炉的挑战;而科技成果,之前由于受到体制机制的束缚,并没有主动接受社会生产的检验,大部分被“束之高阁”,转移转化的比例很低,造成国家投入的大笔科研经费付之流水,没有产生实际应有的社会价值。如何让高校科技成果走出“象牙塔”,在社会生产中发挥其用武之地,既是新常态下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世界一流高校的内在要求。

因此,继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制定《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之后,教育部、科技部又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目的就是缓解乃至消除这一瓶颈,真正打通教育、科研与产业之间的桥梁,使高校成为新的生产力引擎,释放出这一强大科研力量的潜力,并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

要让高校科技成果成为新的生产力引擎,首先在科研立项时就要瞄准和重视项目的应用前景,避免为了科研而科研,在立项之初就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界定清楚各方的权益,帮助整个团队把握和引导科研方向,更好地满足项目商业化、产业化的需求,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铺好道路。

要让高校科技成果成为新的生产力引擎,最重要的是增强高校科研力量的研发动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充分考虑高校科研工作者的切身利益,尤其是青年教师、研究生的利益,要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客观评估他们在知识产权产出中做出的贡献,使其享有相应的权益,减少他们面临的经济压力,为他们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会。

要让高校科技成果成为新的生产力引擎,还需要简政放权,尽量减少行政干预,真正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形成良性互动的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创新机制,让企业从高校科技成果中成功掘金,为企业带来效益,为高校科研工作者带来丰厚的报酬,为高校带来声望和影响力,最终提高国家的整体创新能力。

总之,对任何一所高校而言,科技创新本身并不是目的,将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才是目的,这就要求高校主动破除“围墙”,积极融入社会,与企业接轨,与产业搭界,创造出可转移转化、真正有价值的成果,释放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潜力,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