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禹:打开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四把钥匙(3)

杨禹:打开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四把钥匙(3)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是对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党、治国核心理念的一次集中表述,是对全面从严治党、对党的建设发展的一次系统梳理。如何全面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杨禹研究员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深入解读。敬请观看。

第三个方法是不能与能。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时,既讲我们要干什么、能干什么,也讲我们不能干什么、不能逾越的底线在哪、不能触碰的边界是什么、不能掉下去的陷阱是什么。

我认为,能与不能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我们今天走在路上,要把前面路上不能踩的地雷,不能掉下去的陷阱尽可能提前看清楚。比如,一个人想在舞台上跳舞,要先把舞台的边缘在哪看清楚,如果连边缘在哪儿都不知道,还敢跳舞吗?因为不知道边缘在哪,舞者每一步都感觉自己会掉下去,这样他的每一个动作都会束手束脚。当然,这也有时代的因素在其中。现在,改革开放已经近40年了,如果是在三十多年前,那时候即使我们想提前将前面的路都看清楚也不太可能,因为在刚刚改革开放时,我们对在那个环境下的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所以在那一个时期,很多时候不得不凭着一股闯劲往前走,当然,那时我们也经常掉进一些大大小小的陷阱,但关键是要在掉进陷阱后能够及时爬上来,并标注好陷阱的位置,让后人不要再掉下去,我们对规律的认识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今天,站在改革开放近40年的时点上,我们对规律的更系统的认识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更早地把前路上的“不能”看清楚。所以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讲的也是不能与能的关系,先讲我们不能怎么样,就是不能忘记我们的初心,再讲我们能怎么样,就是我们要继续前进。

第四个方法是意犹未尽。这种意犹未尽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总书记在讲大的原则、方向时,不需要把很多事讲得太细,而这些意犹未尽的地方就是我们要更加深入思考和探索的。另一种意犹未尽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我们有时候会感觉某一段、某一句话看上去意犹未尽,但实际上,如果我们把习近平总书记三年多来的讲话的核心精神吃透,就会发现这些意犹未尽的话其实都是有答案的。

2016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对来自知识分子的意见和批评,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要热忱欢迎,对的就要积极采纳。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并没有说明“出发点是好的”是什么标准,我认为这个“出发点是好的”至少有一个标准,就是要认同我们走中国道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那些想把中国引上另一条道路的人,特别是一些人倡导所谓的西方宪政的道路,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就是不能承受、无法挽回的颠覆性错误,对今天的中国来说就是一场灾难。所以,如果来自知识分子的意见和批评的出发点是想把中国引向一条让中国遭遇灾难的道路,这能叫出发点是好的吗?所以我想这句意犹未尽的话的含义至少在这一点是非常清晰的。

下面,我们用前后关联的方法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中的第一部分。

2011年7月1日,胡锦涛同志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9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前赴后继、顽强奋斗,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胡锦涛同志指出:“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三件大事的概括,既传承了之前的说法,又有所推进,他将三件大事概括为了三个伟大历史贡献和三个伟大飞跃。第一个伟大飞跃是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第二个伟大飞跃是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第三个伟大飞跃是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又讲了三个新的蓬勃生机,一是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二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三是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所以说,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是将全党的认识又向前推进了。

在“七一”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完三个伟大历史贡献、三次伟大飞跃、三个蓬勃生机后,又讲了三个历史告诉我们。这三个历史告诉我们,直接将我们从对历史的回忆中拉回到现在,因为这三个历史告诉我们的落脚点都是针对今天的现实矛盾而言的。第一个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的领导,没有先进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敢于作出巨大牺牲,中国人民就无法打败压在自己头上的各种反动派,中华民族就无法改变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我们的国家就无法团结统一、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向繁荣富强。第二个历史告诉我们,95年来,中国走过的历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我认为,“不能忘却、不容否定”是这句话中的关键,是有现实针对性的。第三个历史告诉我们,习近平总书记用了三个“永不动摇”,一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余永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