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歌35-封王之路
张耳的发迹之路是怎样的?张耳其人呢?
高祖九年,刘邦遇到尴尬的事,这一年,谋杀案发生。对象是他。主谋是赵国国相贯高。赵王张敖是重要嫌犯。刘邦恼火。这场谋杀案的重要嫌犯是他女婿。这里牵扯到张敖。得从父亲张耳说起。张耳在秦末起义里重要人物。这在中国历史上秦亡汉亡中他是当时三个反秦基地(齐、楚、赵)的一方首领。张耳在赵地。张耳这个人有才华又幸运,本是大梁人,年轻时,家不富裕。因为避祸跑到外黄。到那儿后,张耳生活拮据,没成家。在这儿遇到了他第一件幸运的事。他是异乡的,偏偏外黄出事,一个富人有钱,有小姐长得漂亮,婚姻不幸。嫁丈夫,是碌碌无为的人。小姐有自知之明,发现她无法和这个人生活一生,所以跑了。去找父亲的熟人,把情况跟他说了,这位朋友问她,拿定主意,选什么对象告诉我。她告诉了这位朋友。如果不能忍受,我可以介绍一个穷人给你,是张耳。她一听,愿意。宁可跟张耳,也不跟平庸的丈夫生活。合法分手后,跟张耳提亲。张耳太意外了。本是避祸来了,没想到富二代嫁给了他。张耳不在乎她的婚史。张耳一下子成了富人了。他有特点,非常会用钱。广交朋友,很快名声出来了,不久做了秦外黄县县令。这是第一个幸运。是婚姻。
结婚前,张耳还有一个年龄小的忘年交陈馀,婚姻也奇特。一个富人知道他不会平庸,许女儿给陈馀。父事张耳,像对待父亲一样来对待张耳,两人成了刎颈之交。两人好得同生死。秦国当时不知道两人,灭魏国后,才知道两人是魏名人。所以下令追杀。两人跑到外黄隐居。不久,遇到大事,秦二世元年七月起义暴发。对外黄的两人来说是机会。他们可以借此转变身份了。他们都参加了反秦起义了。张耳的第二个幸运就是起义的暴发。张耳也投身起义了。这表现了他的胆略,他们找陈胜,早听说过他们,马上请二人来,待为上宾。
陈胜称王后,二人主动给陈胜建议,我们只限于楚地,河北大片地方,我们熟,希望让我们去打下来。这个建议提出显示了张耳的眼光与才华。陈胜同意了,任用武臣做将军,另派都尉,让二人做校尉,带三千士兵去了河北。仗打得顺,很快赵地一片红。他们有法宝,把军事战争与政治斗争结合,运用政治手段为军事服务。对不愿意投降的人呢?张耳遇到高人蒯通。这是第三个幸运。蒯通有谋略。他对秦帝国的基层官员,和攻赵地的武臣都做工作。像对范阳县令,说你处死多少人,为什么百姓不杀你,怕的是秦法令,现在正是百姓杀你时,你最好向义军投降。保证义军不杀你。给武臣们说,现在来赵地,打一仗拿一城,这办法太落后,不如“不攻而降城,不战而掠地,传檄而千里定”。武臣听不懂,蒯通解释,现在有三十多城不投降,原因是你攻下十几座城,你杀县令,他们害怕。他们只有死路一条,明里抵抗,实是自救。现在最好是给他们活路。先把范县县令封个侯,让他投降,再让他坐着车去转转,人们一看,其他县令都会仿效。武臣一听,高兴,觉得可行。蒯通的办法,用起义的办法,归顺,是幸运。武臣采纳了建议。果然三十多城望风而降。张耳与陈馀把赵的城都拿下来了。
拿下赵地,两人商量,向陈胜派的将军建议,应当自立为王。做赵王,好办了。这是对陈涉的背叛,但对起义未必是坏事。让秦多了一个对立面。张耳一是对陈涉不满,因为陈涉没重用他们。二是担心被杀。陈涉派了许多人攻地,许多人被杀,所以他建议自称为王。武臣顾虑在当时称王的是六国诸侯王的后代。他的先辈不是六国诸侯。张耳告诉他,陈涉不是普通人吗?你也可以呀。而且回报陈涉未必是好事,机不可失。武臣听了后,自称赵王。
陈涉想派兵征伐武臣,被人劝了。最好是派使者祝贺他当赵王。陈涉就派使者去祝贺,把武臣家属扣为人质。把张耳的儿子也押为人质。这就面临一个局面,陈涉命令他西进灭秦。武臣问张耳,张耳说千万不要打秦。否则灭秦后会收拾你。向南,把河内郡燕代之地占了。整个燕赵代三国占有后,就是陈涉灭了秦也奈何不了你。武臣一听有道理,分军三支,一支叫韩广攻打燕地;二支叫李良攻占常山;三支叫张黡打代地。韩广占了燕地,韩广自称燕王了。李良拿下常山,在井陉关受挫,被挡打不过去,来搬救兵。张黡当然也打得顺。武臣带着张耳陈馀去打燕。赵王武臣竟然被俘。他没本事,爱玩,去打燕,间歇时不忘玩,打猎。被燕军发现,包围活捉了。给张耳来信,要是叫赵王回去,划一半给燕。否则不放。张耳派十几个使者交涉,都被杀。张耳束手无策,打怕对方急了。赵军军营中有小卒做饭的,给同伴吹大话,叫我去我会领回来。张耳让他去了,一见燕将,问你们知道张耳陈馀是什么人吗?是贤者。你知道他们的志向是什么吗?不就是想接回赵王吗?你们错了,看小了,绝不想叫他回去。拿下赵五十城,他们也想称王,武臣被他们拥立。但是你们想想武臣你们都受不了,他们若打你们,会怎么样?千要不要让张耳他们成了气候,果真放了。这个小兵这番话有道理吗?是想叫武臣活还是叫他死?他是利用这个矛盾让武臣回来的。我看是不想他死,急攻才会想让他死。现在是投鼠忌器。不愿意叫武臣死。但是这小兵会说,蒙住了燕军。
武臣回来,又遇到麻烦了。李良在井陉受阻后回来要求增兵,但是接到秦的信,用二世的名义写的。没加封。说的是只要离赵归秦,既往不咎,而且可以大富大贵,李良是秦将,投靠了赵。接到所谓的信,这当然是计。搬救兵时,武臣刚回来,武臣的姐姐惹了麻烦。醉了带了许多随从。李良一看,以为是赵王。她派随从打了个招呼,李良才知道不是武臣,却是他姐姐。他心里不是滋味。他身边一人说,你不对,本咱高贵的身份,现在赵王的姐姐都不放我们眼里。不如杀了她,叛变算了。李良火起了,果然杀了武臣的姐姐。带军直扑邯鄣,乱杀,把刚放回来的武臣杀了。张耳与陈馀幸运,在赵的人缘好,通了信,逃了,没被杀。武臣被杀,对张耳来说是幸事,还是不幸?我看,是幸事。本来赵王是武臣,陈涉派的也是他,等于说张耳陈馀可以独立掌握赵国政权。张耳在人生中遇到第四次幸运的事。这后,二人做了个决定,赵地是人家地盘,找赵歇,拥立为赵王。这是二人封的。权力在二人手中。张耳做了丞相,陈馀掌握军权。赵成了他们的天下。李良不死心,还要继续打张耳陈馀,李良战败,投章邯。整个赵国被张耳等实占了。但是人生幸运有限,不可能没挫折,厄运来了。对张耳来说,是生死考验,是劫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