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胡锦涛文选》(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人民日报连续三天在头版介绍三卷主要篇目内容。随后,党中央作出《关于学习〈胡锦涛文选〉的决定》,举行学习《胡锦涛文选》报告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会上指出,《胡锦涛文选》的出版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把学习《胡锦涛文选》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培训的重要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党中央要求,切实抓好落实。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是承前启后的历史过程,而这一过程一刻都离不开先进理论的指导。正如《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等一些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书籍的伟大指导意义一样,《胡锦涛文选》对指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奋勇前进具有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从规律上预见实践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对实践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内容,《胡锦涛文选》的出版发行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大事件,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纷繁复杂的改革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胡锦涛同志作为党的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党的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是科学发展观理论的主要创立者。其作为核心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新出版的《胡锦涛文选》收录从1988年6月至2012年11月24年间胡锦涛同志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著作、发言、讲话、文章。系统记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是我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的伟大实践。全面翔实的再现科学发展观孕育、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为研学该理论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为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理论指导。
从旧中国被诸强凌辱山河破碎的战争噩梦到旧民主主义革命各种“病急乱投医”的革命梦幻都“无所适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伟大科学理论的指导。然而,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革命的迷途中有了先进理论的指导。经过短暂的社会主义过渡,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1956年《论十大关系》系统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社会建设的重大关系到《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完整提出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理论。如此种种,为后来我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宝贵经验。
毛泽东指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其在著名的《实践论》一文中强调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中国共产党一向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传统。从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在血雨腥风中取得胜利,邓小平理论引领中华民族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伟大的中国实践中锻造出以《胡锦涛文选》为主要内容的理论成果。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的、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论断。从此开始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这一根本问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从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和思想武器。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是在世纪之交的云诡波谲中开始探索前进,国际形势变化莫测,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在探索中摸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等都面临巨大的挑战。在此情况下,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个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恰逢其时的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理论,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引向深入。
作为《胡锦涛文选》重要内容的科学发展观,其主要内容形成于21世纪初期,彼时国际形势复杂多样,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世界多样化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科技革命带来的科技竞争一浪高过一浪。同时中国改革也正进如攻坚拔寨困难时期,社会矛盾不断凸显,发展面临层出不穷的新问题,社会不和谐声音此起彼伏。在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创造性的提出科学发展观重要论断。深刻把握发展面临的新情况,在继续和深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重大问题的同时,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核心主线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进一步深化我党对当代发展主题的再认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重要论断。今年七一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重申包括文化自信在内的“四个自信”。并强调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其中理论自信是其他三个自信的前提和根本,其源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独具的特色和优势,是中华民族可以“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从辉煌走向新的辉煌”的理论根基。从一清二白的旧中国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000美元。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历史已经证明了还将继续证明“中国奇迹”可以一再出现的原因归根到底就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出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以此来指导伟大的中国改革和发展实践。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2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