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在“文化界为时局进言”中勇担风险
话剧四大名旦当中,出名最早、最受观众喜爱的当数白杨。1936年,她在电影《十字街头》中扮演进步青年杨芝瑛,受到观众的追捧。
1937年8月,随着时局的变化,白杨放弃明星公司高薪,参加了上海影人剧团入川宣传抗日。此时的白杨一方面受到重庆、成都等地观众的热烈欢迎,一方面遭到四川军阀、官僚的迫害,被驱逐出境,且不能以白杨的名义演戏。同年10月15日,白杨随民生公司“民贵号”客轮来到重庆。
1938年12月,白杨在重庆初识周恩来。“我们不是第一次见面,白杨同志”,周恩来握着白杨的手说道。白杨愣住了,她真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周恩来。“我看过你演的电影《十字街头》,不是早见过面了吗?”他们一起大笑起来。
白杨向周恩来介绍了上海影人剧团离沪后的各种情况。周恩来称赞白杨坚持抗日救亡工作,并寄予期望:“白杨同志,抗战已经进入第二阶段,内部更要团结,政治宣传工作更加重要,生活还会更艰苦,你更要坚持下去。”最后,周恩来还嘱咐白杨遇到困难时多与郭沫若、阳翰笙联系。
1939年,重庆遭到了“五三”“五四”大轰炸。这时候白杨和高占非正在拍摄电影《长空万里》,整天却只能躲警报藏在防空洞里。上海几家影片公司趁机邀请他们一起回沪拍片,声称只要他们答应马上就汇寄路费过来。白杨想起周恩来的话,决心在生活的洪流里搏击,为理想而奋斗。她果断地拒绝了金钱的诱惑。
1939年夏末秋初,白杨同《长空万里》摄影组到昆明拍摄外景。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重庆一片白色恐怖,进步人士被逮捕,失踪时有所闻。周恩来对白杨早有安排,他要求新成立的中华剧艺社安排白杨出演《茶花女》,同时为剧社筹集经费。
随后,白杨又在阳翰笙的《天国春秋》中扮演傅善祥一角。周恩来看了几次演出后对白杨说,傅善祥着笔不多,但你把她热情、泼辣、自负、多疑的性格刻画得活灵活现。
到了《屈原》的演出,白杨扮演的南后又获得极大成功。白杨以前扮演的人物都是、可爱的女性,表演风格以优美、自然、含蓄、鲜明著称,多饰演正面人物。而南后与白杨以往扮演的善良、美丽的女性角色不同:南后仰慕屈原的才华,当她遭到拒绝、伤了自尊后,爱就骤变为恨,恨到极力诬陷的地步。白杨深入揣摩角色心理,除了读史书之外,还一次次向郭沫若请教,穿上戏装反复对着镜子揣摩表演,将南后的爱恨交织演绎得入木三分、丝丝入扣。
1942年4月3日,《屈原》首演于重庆国泰大戏院。白杨在舞台上将南后演绎得淋漓尽致,令观众如醉如痴、又恨又爱,恨的是南后,爱的是白杨。4月下旬,周恩来在天官府设宴祝贺《屈原》演出成功,席间他说:“在连接不断的反共高潮中,我们钻了国民党反动派一个空子,在戏剧舞台上打开一个缺口……《屈原》的主演张瑞芳、白杨等是演出成功的主要角色,他们更进一步参加到现实斗争中去。”
1945年2月22日,重庆《新华日报》以显著位置发表了《文化界对时局进言》,签名者绝大多数是文化界精英,文化界知名人士在上面签名者达312人,戏剧界占72人,赫然有白杨等四大名旦的签名。路人当街争抢当天《新华日报》,路透社、美联社等外国媒体也迅速将消息传到全世界。这一项广泛团结之举,形成民主洪流,给国民政府以极大震动,引起国际上空前反响。
蒋介石看到《文化界对时局进言》后大为恼怒,表示要彻底追查。这时,白杨刚演过《万世师表》不久,这出戏是白杨抗战8年间表演的艺术巅峰之作,轰动大后方。蒋介石之子蒋经国喜欢话剧,特地请中电剧团把《万世师表》搬到位于浮图关的中央训练团为蒋介石作生日演出。1944年10月30日,《万世师表》剧组按时前往演出,让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防最高委员会主席的蒋介石也饱了眼福。白杨声誉如日中天,这时谁敢查办呢?
南方局工作人员向周恩来汇报了白杨在《文化界为时局进言》这场斗争中勇担风险、保护同志的经过时,周恩来听了十分高兴。他说:“白杨成熟了。”
秦怡受到周恩来夫妇鼓舞
在话剧四大名旦中,秦怡结识周恩来算是较晚的。1938年10月,秦怡经武汉来到重庆,在重庆迈上了她的从艺道路。秦怡初识周恩来是在1939年春节的一天,秦怡受邀到一位同事的家中聚餐。饭桌上有位长着络腮胡子、浓眉大眼的男子,席间谈吐爽朗、风度潇洒,他就是周恩来。但秦怡当时并不认识他。
饭桌上,周恩来亲切地询问秦怡的工作情况。秦怡说:“我在中国电影制片厂合唱团唱歌,还是跑龙套的演员。”“好啊!”周恩来笑着说。“这好什么?没意思,在里面混日子。我想去前线,没去成;又想去读书,没条件。”“那你在唱什么歌?”“当然是抗战歌曲。”周恩来爽朗大笑起来:“这怎么能说没意思?这太有意思了。你们的歌声激起千千万万人热血沸腾;有数不清的人在歌声的鼓舞下,走向抗日前线,你还觉得没意思?”秦怡觉得这个人真诚、坦然,便像朋友一样和他聊起来。后来,秦怡找到同事打听,才知道饭桌上的那位朋友就是鼎鼎大名的周恩来先生。
1941年春,中华剧艺社筹办时期,秦怡应友人的邀请,再次登上文艺舞台,从此开始了自己璀璨夺目的演艺之路。剧社的第一台戏是10月11日在国泰大戏院首演的《大地回春》,秦怡扮演生活在复杂的资产阶级大家庭中的女儿黄树蕙。秦怡凭着自己的敏锐与聪慧,顺利把握住了角色的精髓,将人物演得悲切感人,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这天晚上,周恩来派人来看望演员们,还带了些点心送到后台。
1942年2月,秦怡所在的中华剧艺社,把秦怡借给了以留渝剧人名义排演的《野玫瑰》剧组,扮演女主角夏艳华。《野玫瑰》本意是揭露汉奸为虎作伥的罪恶,但实际演出的效果却是汉奸头目振振有词,因此受到进步戏剧界的抨击。后来,该剧还获得了国民政府的奖励。秦怡对于误演《野玫瑰》悔恨不已,尽管后来罢演了,但仍然有不少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她。在紧张繁忙的雾季演出中,秦怡受了不少冷落。周恩来关注到这种情况,特别要求雾季演出的剧目给秦怡安排角色。
但在这一年的6月,秦怡突然病了,住进歌乐山中央医院,无人探望。一天,邓颖超突然出现在秦怡的病房,对秦怡说:“恩来知道你住在这个医院,一直想过来看看你,但他刚动了手术,所以让我过来看你。”还亲切地说:“你如果要动手术也不要害怕,有什么需要告诉我们。”听了这一席话,秦怡的病一下子好了大半,她在医院住了两个星期,未动手术竟然出院了。
抗战胜利后,在重庆她又演了《清宫外史》《清明前后》等话剧。接着便回到故乡上海,继续活跃在影剧舞台上。
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峥嵘岁月,重庆的抗战戏剧之花在周恩来同志的精心浇灌下绽放出别样的风采。正如同《周恩来抗战时期在重庆与话剧四大名旦》中所言:
孤诣苦心培话剧,舞台人物壮春秋。
披肝沥胆除烽火,治国安邦破浪舟。
五岳三山崇艺术,群英四旦靓渝州。
奇葩璀璨陪都府,身教言传万古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