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专辑 > 党建

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报告人:黄相怀 中央党校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简 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我们从中汲取做人做事的智慧和力量,这能够让我们更加丰富、更立体、更富有时代气息地来思考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和我们所处的中国。那么,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主要可以汲取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
总播放:35920
发布时间:2016-10-13 21:03
  •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赶考”意识和“交卷”意识,这是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文稿]

  • 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非凡的理论勇气、高超的政治智慧、坚韧不拔的历史担当精神,把握时代大趋势,回答实践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从这些系列重要讲话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亲民务实、语言生动、个性鲜明、清醒坚定的特点。[文稿]

  •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可以从中体会到:第一,对全党的担当与责任——维护中央权威、增进全党团结;第二,对全社会的担当与责任——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第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担当与责任——提振精神、开拓奋进。[文稿]

  • 中国梦激发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造力和现实想象力。中国梦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与感和效能感。中国梦让世界认知认同中国有了一个较好的切入视角。[文稿]

  • “四个全面”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以理解为目标系统;全面深化改革,可以理解为动力系统;全面依法治国,可以理解为保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可以理解为调控系统。[文稿]

  • 理解习近平政治观要把握三大关键词:底线思维、战略定力、颠覆性错误。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文稿]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有四个重点: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我们的“根”与“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文稿]

  • 在思想建设上要补钙壮骨——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要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在组织建设上要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在党风廉政建设上要坚决打赢反腐败这场攻坚战和持久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反腐败,中国输不起![文稿]

  •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要求我们:不忘“本质”、不忘“祖宗”、不忘“出身”、不忘“基因”、不忘“历程”、不忘“担当”。我们要永远保持一种初学者的心态、初生者的心态、初创者的心态。[文稿]

     

    ERY_3703

     

    黄相怀 中央党校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完整报告:http://www.71.cn/2016/1013/914552.shtml 

    视频专辑:http://www.71.cn/2016/1013/914563.shtml


    引言:赶考意识、交卷意识是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切入点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讲到了“赶考”和“交卷”的问题。他说,“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要“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习近平总书记有两种意识:一个是“赶考”意识,一个是“交卷”意识。这是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他为什么要带领大家做如此众多的变革、变化,就是因为他有“交卷”意识和“赶考”意识。

    其实,这并不是习总书记第一次讲到“赶考”和“交卷”。2013年同样是7月,他到了西柏坡,就提到了“赶考”的问题。当时他就说到,考试仍在继续,赶考远未结束。而“赶考”这个话题其实始自于中共中央进京之前毛泽东和周恩来之间的一个对话,并以李自成为教训,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他把执掌全国政权比作一次赶考。由此,大家可以看出,“交卷”意识和“赶考”意识就构成了我们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一根红线和主线,也是这届领导集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贯穿性主题和命题。

    既然考试仍在继续,赶考远未结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是怎么样思考“赶考”和“交卷”这件事情的呢?他们希望自己交出什么样的答卷呢?希望迎接怎样的考试呢?而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能够从中汲取什么样的有利于做好自己的事情和工作的智慧和力量呢?我想从八个方面谈谈我的理解。

    一、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汲取修身做人的智慧和力量

    对于习近平总书记,一些国外的政要做了众多的点评和评价。比如,在习近平总书记刚刚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时候,已故的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当时就对他做过一个评价,把他归类为曼德拉这一级的人物——有强大的感情自制力,不会让个人的不幸和苦难影响其判断。

    俄罗斯作家、理论家尤里·瓦季莫维奇·塔夫罗夫斯基在《习近平:正圆中国梦》这本书里面把习主席描述为“一个君子,一个高尚的人”。并且,他对“高尚的人”做了自己的理解和界定,“高尚的人”把报效祖国作为天职,无论遇到怎样的诱惑和风险,都毫不动摇,不违背道德准则。

    《习近平时代》一书提到了习近平有这样一些特点:有铁腕,敢担当;取中道,善平衡;重官德,严自律;说真话,真性情;爱读书,精传播;亲百姓,厚人情。

    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基辛格也对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很高的评价。

    从一个当代中国政治的观察者和当代中国政治理论研究者的角度来说,我能够从习近平总书记身上看到什么富有启发的东西呢?我觉得有好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表现出很强的亲民务实的风格。他曾经展示了自己很多方面的爱好、特点和特征,我用凡客体的形式做了一个串写:

    爱足球,爱游泳,爱读书,

    爱旅游,爱散步,

    也爱逛一逛庆丰包子铺;

    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

    也敢上山打老虎。

    他就是——习大大!

    所以,我觉得第一个特点是亲民务实。我们的官员,包括我们自己都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亦柔亦刚、刚柔并济、亲民务实、敢于担当的特点。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品质。

    第二点是生动鲜明。什么生动?语言非常生动。我们可以在习近平同志的讲话中找到土言土语、网言网语、古言古语、马言马语,各种语言元素都有。大家知道,语言不仅仅是语言,语言其实是一个人对于社会的把握并汇聚思考之上的一种策略性的表达。所以,语言的背后是理念,而理念的背后是人。所以,一个人对语言的领悟和把握能力如何,特别是一个领导人对语言的领悟和把握能力,体现了他对这个时代的思考和领悟能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其二,个性鲜明。个性鲜明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毫不掩饰自己的个性取向,在适当的时候,该展露的锋芒一定会展露出来,该表达的观点不会藏着掖着。他在“七一”讲话里专门讲到了一段话:“中国奉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不会动辄以武力相威胁,也不会动不动到别人家门口炫耀武力。到处炫耀武力不是有力量的表现,也吓唬不了谁。”在直播的时候,我特别注意到,当他说完这段话以后,现场的掌声是最响亮的,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中国的核心利益,决不能让步。

    第三点是清醒坚定。习总书记在讲到核心价值观的时候讲过一段话:“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在这段话里面,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一个宇宙人生最基本的框架,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其实,一个人需要如此,一个国家需要如此,一个领导人也需要如此。想清楚了,想明白了,想对了,干就是了,我们人生如此,国家如此,领导人也是如此。所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对习近平总书记本人理论勇气、政治智慧和历史担当精神做了一个阐释,大家有兴趣也可以去看一下。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