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丁:一个物种的命运和长江的兴衰(11)

摘要:作为一条见证了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母亲河,长江是一条充满生命活力的河流。然而,由于过去几十年来生态环境的破坏,长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极大威胁,不少物种正在消失。试问:当这些物种一个个离我们而去,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最后一个倒下去的会不会是人类自己?

那么,它的发声我们研究清楚了,它听觉到底怎么样呢?我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主要是研究噪声对江豚的影响,一个是不同频率的噪声对它的影响。主要的结果是频率越低噪声影响越大;时间越长影响越大;噪声强度越大影响越大。江豚听觉的分辨率是非常高的,可以高到小于一个毫秒,就是两个脉冲之间的间隔不到一个毫秒。江豚的生物声纳系统的灵敏度、抗干扰性、分辨率都是要远远优于人工的声纳系统。

我们还对它的听觉通道进行了研究。它的听觉通道最敏感的就是这一块,是通过耳道进去的。它外耳廓因为适应水下生活,已经退化没有了。江豚有个特点,除了这里比较敏感以外,它的整个头部都对声音比较敏感,跟其他很多鲸类不一样,江豚的整个头部都是一个巨大的声音接收窗,这个对江豚来讲非常的不利。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四面八方来的声音都会对其产生影响。但其他很多鲸类动物是下颌这一块对声音很敏感,对于其他的声音,比如,从后面来的声音就不是很敏感。

基于这些,我们就能够利用一些新的研究方法,比如,声学考察。这是我们利用的设备,这个设备每一个都含有两个水听器,相当于水下麦克风。然后我们可以通过水听器记录一些信号。这里举个例子,2006年我们做了一个考察,这是我们的设备,后面拖了很长的线,这个线上面放了信标,就是水听器。这是个示意图,大家可以听一听,这里有两个信标,每个信标有两个水听器,当动物经过这里的时候,这四个水听器就能够顺路记录下这个动物游过去时发出来的声音。因为每一个声源到这两个水听器的距离是不一样的,但是声源本身是在移动的,它在移动的时候,信标之间的夹角是在不断地变化的,夹角的变化就被我们记录下来了。这样就能够确认这是不是一头江豚。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