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俊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筑安全保障网(2)

项俊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筑安全保障网(2)

学习时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扶贫问题的根本途径。保险在提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能力方面,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项俊波: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但是,农村贫困群众完全依靠自身实现脱贫致富存在诸多现实障碍和困难。比如,受资产构成单一、有效担保物范围狭窄等因素影响,我国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开展生产普遍存在贷款难的问题。据统计,我国经营性贷款中的农户贷款占各项贷款总额的比重不到5%。通过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产品,由保险公司和银行共同承担信贷违约风险,可以实现银保互动,达到农民想贷能贷,信贷部门愿贷敢贷的效果。

例如宁波市政府牵头建立了小额贷款保险(“小贷险”)联动机制,由保险公司为借款人提供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和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由银行与保险机构按3: 7分摊贷款风险。市政府建立风险基金,对保险机构超额赔付部分进行补偿。自开办以来,宁波市政府累计安排3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小贷险的风险损失补助,累计支持小微企业贷款9800笔,贷款金额104亿元。通过这种“保险+信贷”的信贷扶贫模式,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放大了300倍。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在这方面,保险也大有可为。比如通过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信用保险(简称“学贷险”),转移和承接贷款违约风险,有效扩大助学贷款发放范围,保证贫困学生获得教育机会。黑龙江创新研发学贷险产品,构建“政、银、保、校”四位一体的国家助学贷款合作新模式,贫困生在校期间每年的贷款额度,本科最高为8000元,研究生为12000元,最长贷款年限为20年。通过保险机制介入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有效实现了国家助学贷款运作机制的“两降一提”,即降低成本、降低风险、提高效率,保障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落地。2007年开办以来,累计为40万人次的近20亿元的国家助学贷款资金提供风险保障,帮助15万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其中,仅2015年当年就惠及贫困新生2.7万人,约占黑龙江省高校新生比例的15%,支持国家助学贷款2亿元。

学习时报: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思路新要求新部署。请问,保险业服务精准扶贫的主要着力点是什么?

项俊波:保监会高度重视服务中央扶贫开发战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结束后,保监会党委第一时间召开党委中心组会议,传达和学习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保险业多路径服务支持中央扶贫开发战略相关措施。保险业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就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紧紧抓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条主线,着力找准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

第一,大力推进大病扶贫,着力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大病保险是一剂治贫困大病、奔全面小康的“良方”,关乎能否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病保险这项重大民生工程,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政府加大投入,让更多大病患者减轻负担”。保险业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负责任的高度,将大病扶贫作为一项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政治任务来抓。一是精准设计制度,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贫困人群的医疗保障需求,因地制宜制定大病保障方案。二是强化互补联动,加强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及慈善救助等制度间的互补联动,提供“一站式”结算服务,确保群众方便、及时享受大病保险待遇。发挥商业保险机构全国网络等优势,为参保群众提供异地结算服务。三是提升专业水平,加强大病保险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建设一套具有参保人身份认证、赔案理算、客户服务、定点医院管理等多种功能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专业队伍,提高管理服务效率,为参保人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集中行业优势资源和力量,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医疗服务能力。

第二,大力推进农险扶贫,着力提升支农惠农力度和水平。农业保险是精准扶贫最有效的金融工具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我们将利用和发挥好农业保险的作用,为贫困户生产经营兜底,让农业保险为精准扶贫搭起一道人工屏障。一是在扩面上下功夫。加强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积极鼓励贫困人口参保,提高贫困地区农业保险保障程度。针对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巨灾风险难控、缺少技术支撑等不利因素,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资源投入,尽全力把国家支农惠农政策送到广大农民手中。二是在提标上下功夫。美国第二大支农项目就是农业保险,占支农预算的8%。当前我国农业保险还只能覆盖“农业、化肥、种子”等14项物化成本,下一步要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增加保障品种,把土地流转和劳动力成本覆盖进来,使农业保险真正成为支农惠农、脱贫减灾的坚强后盾。三是在创新上下功夫。紧紧围绕“精准”二字,针对贫困地区农业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价格保险试点,积极发展涉农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农房保险、农机保险、农业基础设施保险、森林保险,引导和支持贫困地区群众发展生产。

第三,大力推进产业扶贫,着力提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能力。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保险扶贫,不仅要通过“输血”帮助脱贫,更要通过“造血”实现致富。我们将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创新模式,更好发挥保险在产业扶贫方面的作用。一是发挥增信功能,积极发展扶贫小额信贷保证保险,探索推广“保险+银行+政府”的多方信贷风险分担补偿机制。鼓励通过农业保险保单质押、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保证保险、农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保证保险等方式,拓宽保险增信路径,低成本盘活农户资产。二是引导资金投入,鼓励保险资金以债权、股权、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和民生工程建设。近期,我们正在研究设立保险业产业投资扶贫基金,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专项用于贫困地区资源开发、产业园区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等。扶贫基金初始意向金额总规模100亿元,第一期资金20亿元,后续资金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分期到位。三是提供扶智支持,大力发展贫困家庭大学生助学贷款保证保险、乡村教师和对口支援教师意外险。推动保险参与转移就业扶贫,优先吸纳贫困人口作为农业保险协保员。对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面向贫困家庭子女开展保险职业教育、销售技能培训和定向招聘,实现靠技能脱贫。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