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解读前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

全国政协委员解读前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

2016年前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已对外发布,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29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对此,委员们普遍认为,当前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的风险隐患,经济运行的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必须把握好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个大逻辑,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压力为动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

前三季度成绩单背后,中国经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有哪些亮点?又存在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为此,本报刊发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对2016年前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解读,以飨读者。

全国政协常委厉以宁:不要轻言拐点,不能用旧概念定义创新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52.99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值得一提的是,分季度看,今年一、二、三季度均增长6.7%,这也使得一部分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已站稳脚跟,下行压力趋缓”。这样的解读准确吗?

“从刚公布的指标来看,我们是否能说经济下行的压力已经消除了?我看还不能这样说。”对此话题,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这样表示。他同时称:“我在一些地方调研发现,地方上感觉最近一段时期经济有好转。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源于资源价格的上升,比如煤炭、钢材的价格都在上升,但这种上升的原因,一种可能是源于各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存货不足,更重要的原因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见效不那么快,这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明年经济仍然有可能是下行的,不要轻易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见底。”

拐点尚未出现,增长动能却不能被忽视,不过,厉以宁提出,在各地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同时,也要防止创新行为被旧的概念所束缚。“现在大家都在谈创新,但我在调研中发现,一些人对于创新概念的解释是过时的,比如人们常常引用的创新概念,其实是奥地利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00年前提出来的,这一概念中有很多是工业化时代的观点,并不适用于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厉以宁这样表示。

对比创新的旧概念和新问题,厉以宁举了五个有典型性的问题。

首先,根据熊彼特的传统理念,“创新就是生产要素重组”,但在信息化时代,信息重组才是创新的最重要的核心。没有信息重组,仅有生产要素重组,不可能有真正的突破。

第二,按照传统理念,企业家就是创新者,但在当前,并不是先有企业家才有创新,而是先有创意、创新,才涌现新的企业家。“很多年轻人在咖啡馆里聊出了点子,这就是创意,之后才有创业,才产生新的企业家。换句话说,很多年轻人首先是创新者,之后才是企业家”。

第三,中国有句老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否能成功,关键在思路的转变,“思路不转变,失败100次之后,迎接你的或许还是失败,新的思路应该是‘成功是成功之母’,这是信息化时代的观念”。

第四,与20世纪人们理解的“先筹集到资本再搞创新”不同,当前,你在很多以创新为主题的咖啡馆里会发现,创新者并不担心资本的问题,“背后的逻辑是,只要有创意,有盈利前景,就能自动吸引来资本,这就能促进很多年轻人投向创新创业”。

第五,20世纪很长一段时间里强调的企业家是制造业企业家,现在的企业家,都是科技研发前沿领域的企业家,他们是“网络交易下的新型创业者、创新者,往往会因为新的发明而成为某一领域的带头人”。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