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田慧芳:人民币贸易和跨境结算的发展趋势(6)

 

二、人民币在支付方面的变化

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的一个标志是人民币在支付方面的变化,如在跨境金融交易的清算和结算方面的应用。2014年11月,人民币已经取代加拿大元和澳元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而2013年1月,人民币在这一排名中仅居第十三位。有关人民币支付的数据主要来自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它通过统一信息标准的方式,给全世界的金融机构提供金融交易的信息交收网络。SWIFT的人民币数据主要记录参与人民币支付业务的机构数量以及全球范围内的人民币入境及出境支付。该数据也可以反映在SWIFT网络中人民币支付占全部支付额的比例。近年来人民币支付占支付总额的比例在大幅提高,从2011年底的0.3%升至2015年8月的2.8%。

在全球支付系统的重要性排名中,人民币已从2012年底的第20名上升至2015年9月的第5名,仅次于美元(占比43.6%)、欧元(占比28.5%)、英镑(占比8.7%)和日元(占比2.9%)。2015年8月人民币一度超过日元跃升至第4名。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在在全球支付方面的地位还有待提高。

人民币支付交易发生的区域。2012年香港占主导地位,约占SWIFT网络内交易的80%,2015年尽管香港仍占主导地位,但占比降至70%。

人民币支付总额排名前15的地区中,新加坡、英国分别占6.9%、5.1%,中国自身仅占不到5%,名单上的国家大多成立了人民币清算中心。美国是个例外,美国2016年前没有人民币清算中心但它的人民币支付额占SWIFT网络内人民币支付总额的比例仍接近3%。

2014年,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本外币跨境收支的比重上升至23.6%,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金额6.55万亿元,同比增长41.6%。离岸人民币市场进一步拓展,人民币国际合作不断深化。据SWIFT统计,2014年12月,人民币成为全球第2大贸易融资货币、第5大支付货币、第6大外汇交易货币。

责任编辑:王莹校对:赵苇最后修改:
0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