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睿: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2)

陈睿: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2)

摘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支撑。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有自身鲜明的特点,是出思想、出观点的重要群体,在相当程度上能够影响广大干部群众思想、引导社会舆论,这一点在当今的网络时代尤其突出。

着力破解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的问题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面对时代的召唤与要求,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虽然在研究队伍、论文数量、政府投入等排在世界前列,但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

抓协同创新、去“短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已基本确立,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学科设置同社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学科体系不够健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比较薄弱。由此,我们要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领域,囊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诸多学科,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同时,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跨学科、跨部门的协同攻关机制,探索政府部门与高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科研合作新模式,实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中心的多学科协同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基础研究数字化平台,为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抓智库建设、去“短视”。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研究,其中的重要载体就是智库。当前,建设高水平的现代智库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化趋势。中央已经通过了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方案,建立并运行了第一批25家智库。北京也正在重点建设一批首都新型智库,紧紧围绕事关国家和首都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特大型城市治理、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等加强研究,为促进国家和首都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决策咨询。

抓“走出去”、去“短腿”。从国际传播角度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短腿”境地。为此,一方面要加强对中国实践的理论概括,以标识性概念、基石性范畴研究为重点,组织好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性研究和重大问题研究,创造和使用好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人类共同价值观”等一批我们自己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不断完善新型中国话语体系;另一方面要跟上时代和实践发展步伐,瞄准国际哲学社会科学前沿,加大走出去力度,鼓励哲学社会科学机构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性学术交流,不断提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让世界更多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