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维良:以改革创新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2)

连维良:以改革创新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2)

三、强化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平台抓手

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又要有具体抓手,既要全面推进,又要突出重点,必须不断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

以规划编制和实施为引领,推动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围绕《“十三五”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军民融合发展规划》,重点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工业基础、科技基础、人才基础4大基础,推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核安全和生物安全5大安全领域建设,强化服务保障、应战应急协同、统筹经济和军事“走出去”3大任务,加快形成以区域融合为基本面、以产业融合为重要支撑、以新兴领域融合为突破口、以“走出去”融合为延伸的军民融合发展蓝图。围绕《“十三五”国防军工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加强武器装备重大系统和关键分系统集成、核心配套能力建设和重大关键元器件、原材料国产化,提高自主保障能力。围绕《“十三五”国民经济动员建设规划》,着力推动国民经济动员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技术密集型转变,加快构建国民经济动员政策制度体系、网络体系和专业保障力量体系。

以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为载体,探索融合体制、机制和模式创新。根据《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要求,突出重大需求融合对接、要素资源融合共享,明确军民融合示范区建设的“硬杠杠”“硬标准”,做到准入有条件、建设有目标、考核有标准。在战略地位突出、军事需求明确、具有引导带动作用的地区,加快启动10个左右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各类试验区的作用,重在整合资源,创新军民融合体制机制,打造军民融合产业链、创新链,完善各类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优化营商环境,决不搞“跑马圈地”,力求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以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为重点,推动重点领域军民融合落地见效。统筹国家安全和发展需要,运用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等渠道,重点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等战略新兴领域,组织实施一批军民融合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军转民、民参军、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推动建立一批军民结合、产学研一体的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加强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建设。坚定不移推动“三个转型”:推动生产能力建设主体转型,实现小核心、大协作,军工生产能力建设主体多元化;推动投资方式转型,通过资本金代管、投资补贴、事后补助等多种方式,实现投资法人多元化、投入方式多样化;推动项目管理方式转型,加强投资监管和绩效评价,提高投资效益。

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契机,推动军工企业开放发展。按照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结构性改革和《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的总体部署,坚持盘活存量、做好增量、主动减量的原则,遴选部分有意愿、有条件的军工集团及其二级企业,系统推进军工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加快完善军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激发“民参军”活力。结合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探索军工企业资本金投入方式改革,充分发挥国有资产运营管理公司优势,加强和完善中央预算内投资的事中、事后监管,提高投资效益。

以提升实战化动员能力为目标,推动国民经济动员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国民经济动员预案体系,推动经济动员与应急管理有效衔接,探索建立应战应急资源共享机制。进一步优化国民经济动员布局,创新动员模式,完善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建设机制,引导和推动优势企业组建动员联盟。进一步加强区域动员协同,完善专业保障动员力量建设,充分发挥国防动员力量的应急作用,建立健全应急动员响应机制,强化综合防护措施建设,落实重要目标、单位及设施防护要求。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加快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系统建设,实现动员潜力数据采集、管理、应用的可视化和及时动态更新。

以与国防密切相关的经济建设项目为重点,推动经济建设贯彻国防要求。积极推动交通运输、通信信息、信息资源、频谱管理和人防工程等五大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贯彻国防要求,实现基础设施军地共建共享。围绕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密切相关的急需领域和项目,积极推进贯彻国防要求试点,特别是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市场化改革,创新投融资机制,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企业债券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民营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努力取得新突破。

(作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