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与西藏和平解放(2)

贺龙与西藏和平解放(2)

贺龙布置部队进藏

就在贺龙对西藏情况进行认真了解时,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和平解决西藏问题的协定在北京签字,接下来的当务之急就是解放军进藏。中央决定,解放军进藏的主要任务,由贺龙领导的西南军区担任。1950年1月10日,贺龙就进藏部队、进藏路线以及宗教方面等问题向毛泽东、邓小平、刘伯承写了《康藏情况的报告》。毛泽东看后十分高兴。中央军委很快就批准了贺龙在报告中提出的关于进军西藏军事部署的具体意见。西南军区立即着手实施进军西藏的工作。1950年1月下旬,第五兵团第十八军、云南军区第一二六团、青海骑兵支队、新疆独立骑兵师分别由西康、云南、青海、新疆向西藏进军,并以第十八军军长张国华为书记、政治委员谭冠三为副书记,组成中国共产党西藏工作委员会。

指派的部队进军西藏之前,贺龙对进军的准备工作进行了认真检查。他亲自到部队中去察看部队的武器装备情况。连里的火炮,他都要蹲下身,亲自打开机关,看一看是否有故障。贺龙特别注意的是军队装备、人员素质、部队给养问题。贺龙考虑到了今后应付突发事变的问题,提出了进藏部队装备一定要好,部队人员身体素质一定要好的意见。同时,他考虑到,西藏距内地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人烟稀少,加之民族隔阂较深,因此,进军的给养,一定要全部由内地筹措,随军前送。这样,补给就成了进藏部队的首要问题。贺龙曾多次听取与研究进藏部队后勤供应工作,并且决定由每军抽调精良的马匹,组织1000匹马的运输部队,配齐干部、饲养员及驮鞍,并责成第十、十一、十二军,每军从战士中抽调四川省以外各省的3000名(共9000名)精壮士兵给十八军,各军抽调12门九二式步兵炮,700支卡宾枪,400支汤姆式冲锋枪。一个基数的弹药,保证供应进藏部队。贺龙还决定,西南军区决定成立进藏支援司令部,任命第十八军副军长昌炳桂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后勤政治部副主任卢南樵为政治委员,负责支援进藏工作。进藏支援司令部成立后,从缴获的国民党的汽车中,挑选出四五百辆,组成汽车运输队,分班轮流开往西藏,运送物资,还筹集了大量的汽油、酒精等燃料,供给进藏部队使用。该司令部成立后,贺龙专门找昌炳桂和卢南樵谈了一次话,贺龙说:我们这次进军西藏,不是在军事上能不能打胜仗的问题,我们在军事上打胜仗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解放军是经过考验的。现在对我们来说,是在政治上怎样争夺民心的问题。要在政治上争取民心,就要团结当地广大群众。而我们进军西藏,不吃地方,就是争取当地民众的关键。要不吃地方,我们自己的供应就必须保证源源不断地从内地运到西藏。因此,你们的运送工作是政治任务。要做好后勤支援工作,就要研究如何使运输部队的装备轻便,减轻战士的负重,因为进藏以后,汽车用不上,只有靠牲口,靠牛马运输。有些山道,牲口也过不去,就只能靠人背了。进藏部队的武器装备,不光要质量好,还要重量轻,适应高原作战的特点。部队装备好,进藏以后就可以振奋人心。重量轻,便于战士携带,也便于运输。贺龙还说:“你们要多在保证部队吃饱、穿暖、减轻部队负荷等方面出主意、想办法。服装的样式一定要设计好,质量要高一点。”贺龙对后勤部队设计的进藏服装,亲自检验。

这一切安排好后,贺龙立即组织实施部队进藏。他令第十八军组成了前线指挥所和进藏先遣支队,派出工兵营和侦察营作为先头部队,到达康定,接应大部队向西藏进军。大部队进藏之前,贺龙于2月8日在中共西南局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专门讲到进军西藏问题。他指出:“有两个问题最困难,第一个是运输问题,要比用兵困难好多倍。地是冰冻的,雪很厚,卡车很难进去,好的卡车1小时只能走5公里。”二是政治问题。西藏“是政教一体,政为教服务。一般农民无地位,当了喇嘛后才有地位。西藏有的人文化水平很高,有的还懂英语,英国在那里培养了几千青年,他们把老年人抬起来,而实权在青年手里,所以主要是政治问题。我们必须把以上两个问题很好解决,如果搞得不好,还要被打出来的。”贺龙这段话,抓住了进军西藏的要点,进藏部队心中有了底,斗志很旺。

之后,第十八军各级党委继续进行认真深入地反复动员教育工作,使部队明确了解放西藏不仅在军事上对保卫祖国西南边防有重大深远的意义,而且在政治上对国际影响也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第十八军官兵明确了进军西藏的任务后,即在部队和机关中形成了练兵热潮。支援司令部在雅安、天全、滥池子、泸定、康定、两路口、营官寨、道孚、东西俄洛、理塘等沿线设了仓库和兵站,专门负责进藏部队的补给运输。根据西藏高原交通困难的特点,准备进藏的部队除积极抢修雅(安)甘(孜)段公路汽车补给线以外,还组成了兽力运输队。

指挥昌都之役

为争取和平解放西藏,格达活佛自告奋勇赴拉萨做劝说工作,不料,却于1950年8月22日被分裂分子用毒茶害死。贺龙得知格达活佛以身殉国的消息后,既悲痛,又愤怒。他决心查清是谁害死了格达,为格达复仇。

就在格达活佛被害之际,西藏少数分裂主义分子鼓动西藏地方当局拒绝谈判,同时将西藏地方政府所拥有的军事力量———代本(西藏地方武装建制)加以扩充,每个代本扩大为一个加强团,将原来的14个代本扩充为17个,又从外国运进大批军火,加强代本的武器装备,每个代本都配备了美国电台,还请来英国教官训练各地藏军,作为后备武装。他们把号称能征善战又由英美武器装备起来的三、九、十等7个代本和其他3个代本的一部,在昌都一带摆开,企图依据金沙之险,抗拒解放军。

贺龙一直在关注着西藏的局势。他对上述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后认定,目前,和平解决西藏的大门,已经被少数分裂主义分子所左右的西藏当局关死,必须在军事上挫败西藏分裂主义分子抱有幻想的西藏地方军事武装力量———17个代本,才能给予分裂主义以沉重打击。从此,贺龙开始把主要精力投放到部署军队,攻打昌都之上。

贺龙决定集中一部分兵力于昌都一线。在调动好军队并大体制定了作战方案后,向毛泽东汇报了发起昌都战役的具体安排:以第十八军之一部、青海骑兵支队和云南军区第一二六团共6个团的兵力,攻击据守昌都的藏军7个代本。在北京的毛泽东仔细考虑了这一计划,最后批准了昌都战役计划。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