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博士县长的知与行

一位博士县长的知与行

——读《柴生芳的故事》有感

摘要:“两学一做”活动始于今年2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柴生芳同志离世是2014年8月,然而共产党员的学与做并不是非要从某天开始,而是会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和方针政策,成长为人民心目中优秀的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

“两学一做”活动始于今年2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柴生芳同志离世是2014年8月,然而共产党员的学与做并不是非要从某天开始,而是会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和方针政策,成长为人民心目中优秀的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

由人民日报驻兰记者李战吉撰写的《柴生芳的故事》一书已经出版。书中通过对原临洮县县长柴生芳同志生前60个平凡而又感人事迹的重现,真实记录了一名共产党员生前的所做、所思、所感,全角度展现了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心系群众公而忘私的工作历程,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实践作风。作者通过100多天对150多人的实地采访,对选取的故事“不夸大、不渲染、不迎合、不编造”,以新闻文风力求再现事迹原貌。特别值得推荐的是,书中原文收录了柴生芳同志的部分工作笔记。从这些第一手的资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位曾经把农家学子、高考状元、留洋博士、学者官员兼具一身的甘肃贫困县县长对工作、对人生的思索和感悟以及他先公后私的公仆情怀如何酿就。在“两学一做”活动的过程中,柴生芳同志的事迹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位普通党员,人们不禁要问,他是怎样做到知行合一的呢?

一、“出门招商,回家下乡”体现公仆情怀

时间对每一个上班族都是公平的。也许有的人选择在按部就班中度过,有的人习惯于得过且过中度过,还也有的人乐于在奋发有为中度过,柴生芳的许多时间是在边谋划边执行中度过的。他的工作时间安排总是超越八小时内外的界限:他把出差叫出门,把回办公室叫回家。每次出门想的最多的是寻找商机给县里招商引资办些实事;而一回到办公室兼宿舍的家,便接着下乡深入到基层第一线继续工作。“出门招商,回家下乡”逐渐成为柴生芳给自己规定的工作惯例。错过了吃饭时间,洋博士在田间地头随手就能端起“草帽碗”吃的津津有味,相比见诸报端的一些贪腐作秀者,随遇而安的他所多的只是一份深沉的公仆情怀。

作为一名贫困县的县长,经常面对涉及群众直接利益的工作,他没有沉溺于事务主义无暇思考。“当代中国人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很难产生所亟需的理想主义的引领和突破”、“要干好一个公务人员着眼点必须体现一个‘公’字”、“理论与现实相差很远,但没有理论的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就会失去方向”……,从这些笔记心得可以看出,博士县长的求真务实不只是工作作风上的踏实苦干,因为这样的干部在基层比比皆是;他对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和现实问题有着深入思考,既能以学者的高度洞悉社会弊端的成因,但又保留着学子的纯真质朴,这样的情怀并不是每个基层领导所具有。当看到官场上的不正之风,有的人在选择了“随大流”和“识时务”而求得表面太平的同时,却无法排除内心的纠结。而柴生芳的所作所为却能彰显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境界。这种境界来自于他“要做一个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人”、“心中要有百姓……要换位思考”、“事业是考试,群众是裁判,发展是答卷”、“过去围着老板转,现在要围着群众转”、“凡事求心安理得,但求问心无愧。得者我全力以赴,不得者也心安理得”。从这些只言片语中可以看到,一位领导干部的公仆情怀,来自于灵魂有寄托,志向恒坚定。

二、“升官发财,莫入此门”诠释“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孔子“学而优则仕”一语的解释多被解释为读书目的是为了做官。然而,孔子的原意不是指读书只为了做官,而是强调有了学识方能为了更好地入仕立德立功,因为只有在践履和作为的过程中才能把儒家思想外化为功业实绩。在现代社会,学者入仕从政对其做事质量和做人水准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文化强调从日常待人接物的小事推己及人地磨炼做大事的能力,即所谓“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获有文化和历史学位的柴生芳笔记中的“升官发财,莫入此门”、“磨炼是召唤成功的力量”、“骄狂的开始,就意味着胜利的终结”、“有成功心态者,处处都能发掘成功的力量”、“成功其实很简单,就是当你坚持不住的时候再坚持一下”、“时间和方法是坐标的两个轴”等警句处处闪现着他的哲思和总结。

曾几何时,公务员在某些人眼里成了一本万利的好职业,然而在柴生芳眼里却不是这样。“当今中国有两大污染问题,一个是逐利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一个是贪腐造成的社会污染,这是同等重要的有着内在联系的息息相关的两个问题……只有双管齐下才是唯一正确的解决方法”“中国的问题关键在于没有人敢说或者愿意说实话”“在中国做实业的人都是有一定理想和信仰的人”“扶贫攻坚作战图”“要做强品牌,需要深刻的文化支撑和价值支撑”“非常之事,需要非常之举”,这些充满着正气和担当精神的高远见识来自于长期的学习和工作总结。他认为党内不应该是某些蜕化变质党员的“鱼目混珠”之地,也不应该是“结党营私”之处,而是凭着远大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为着大众谋利益的政党。柴生芳能让群众看到的不只是党员和非党员的区别不只是在口头上,而是让优秀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号在一个贫困县的县长身上和群众眼里同时能够名至实归。

三、“开门办公、马上就办”彰显知行合一中国先贤认为:“知行是一个功夫的两面,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离,也没有先后。与行相分离的知,不是真知,而是妄想;与知相分离的行,不是笃行,而是冥行”。同样,“两学”不能只在理论和政策条文上学,导致“徒悬空口耳讲说”。柴生芳的笔记里写到:“再好的制度也是要靠人去执行的”、“专注于当下做的每一件事情上,才能体会到做事的乐趣,品尝到社会的味道”、“支持愿意干的人”、“做群众工作要嘴软手硬”、“积极进取、随遇而安;一路走来,始终如一;一切随缘,成功不必在我”、“唱高调的人不敢抬屁股,一抬臭气就出来了”、“维护稳定不是包脓养疮”、“基层看才能,中层看德行、高层看胸怀”、“难道我这种认真苦干的人就没有前途?我不信邪”、“专制命令不能激发创造力”……这些话语洋溢着一位求真务实的学者型官员的赤子之心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实践品格。或许有人觉得有点书生气,却无法否认饱含着热忱;或许有人会说有些高调子,却无法否认他能“马上就干”。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倡廉建设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学和做的效果只能通过知行合一才能落到实处。无论在哪个岗位,只有内化信条于心,才能心中有党心中有责,方能外化工作能力于行。从柴生芳的工作笔记中可以看到,他的做不是只凭着热情和干劲去做,不是通过时兴教条叶公好龙式地用形式主义去落实工作,而是通过思考成熟之后,带着思路把握事情的规律去做。正如他笔记中所写的:“做了比不做好,做,你就拥有了找到最佳解决方案的机会;不做,你就什么都没有”、“防止用形式主义应付官僚主义”、“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待的时间长了,进取心衰退了,就没有开拓精神了”。无论什么岗位,只有把“两学”外化“合格党员”于行,知行合一,“两学一做”的常态化才会由意识转化为想得到、记得牢、看得见、摸得着的正能量。

领导着全球人口第一大国的中国共产党,如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领导八千万党员执政60多年的大党,如何保证自净能力?转型期的当代共产党人,又如何才能体现出党性?这些问题不但考验着各级领导干部,同时也考验着普通党员。在《柴生芳的故事》里,主人公看似平凡的小事所无不彰显着他克己奉公、清白做人、艰苦朴素、甘于奉献、重视家风的品格,这些小故事也给读者们提出了值得进一步深思的人生命题。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