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抗美援朝战争的五次战役(5)

解读抗美援朝战争的五次战役(5)

摘要:第四次战役,是志愿军在运动战阶段进行的唯一的一次防御战役。第三次战役结束后,中朝军队转入休整,准备进行春季作战。1951年1月25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乘中朝军队休整之机,发动全线进攻。此时“联合国军”地面部队总兵力已达25万,一线兵力为16个师又3个旅1个团,计23万人。其采取齐头并进、稳扎稳打和“磁性战术”、“火海战术”,向中朝军队发动进攻。

抗美援朝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第五次战役

中朝军队于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举行了抗美援朝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第五次战役。这次战役双方共投入了100多万军队,进行了激烈的攻防作战。中朝军队共有志愿军11个军、人民军3个军团共42个师68万余人参战。“联合国军”有17个师共34万余人参战。

有人将此次战役与淮海战役规模相比,认为第五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投入的兵力超过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

中朝军队于4月22日发起第五次战役。整个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作战方向在西线,中朝军队集中主力在西线汶山至春川段实施主要突击。第二阶段,中朝军队转移兵力于东线歼敌,在县里地区进行了围歼战。第三阶段,北撤转移,稳定战线。在北撤过程中,担任掩护任务的第60军180师陷入重围,遭到严重损失。至6月10日,基本阻止了敌军的反扑,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

第五次战役,历时50天,中朝军队共歼敌8.2万人(其中志愿军歼敌6.7万人),打破了“联合国军”在平壤――元山一线建立新防线的企图,迫使其不得不转入战略防御,并接受停战谈判。

在第五次战役中,中朝军队损失8.5万人(其中志愿军战斗减员7.5万人),特别是在部队后撤阶段中遭到了重大损失,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作战遭到的仅有的一次严重损失。

战役结束后,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向志愿军党委传达了毛泽东对第五次战役的意见,认为战役打得“急了一些”,“大了一些”,“远了一些”。

抗美援朝战争运动战阶段的一至五次战役,历时7个半月,中朝军队共歼敌23万人,将“联合国军”由鸭绿江边驱至三七线,并最后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南北地区,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