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洪生:《周易》智慧与领导艺术(一)(7)

摘要:《周易》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有人说《周易》是一本算命书,也有人说《周易》是一部政治书、哲学书、科学技术书、历史书,还有人说《周易》是探索宇宙与人生奥秘的著作。一部《周易》有上千种不同的解释,让我们一起来揭开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所以孔子说,让他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能一起来学习,那就高人一大块了;你要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够听懂中国文化核心的智慧,那就更高了,中国文化主要讲的就是世道,“道”就是规律,“世”就是遵循、尊重、敬畏规律;在这个基础上再提升一层,能够把你智慧的提升落实到实践上,指导你的行为,立身于社会,这就更高了;再能把你学到的智慧落实到实践当中,上面还有更高的,那就是权。“权”的本义是秤砣,“衡”的本义是秤杆,这都是格物。你想知道这个物的重量,怎么做?权衡,权衡轻重。你想知道这件事该怎么做?权衡利弊,两害相全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权衡是大智慧,既有大的原则,又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中国文化自古讲的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此一时,彼一时,不同季节,情况在变,应对措施也要变。《周易》一共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就提示君王,在管理天下的同时可能出现的六十四种不同情况。面对不同情况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不能一刀切,不能简单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权”,权衡,要把握好那个度,随意权衡那就没有规则了。所以,度的拿捏是大智慧。

“可与共学”相当于大学本科;“未可与适道”,对于听懂中国智慧的人来说,相当于硕士;懂得这个道理,能够实践的是博士;在实践过程当中,又能够很好地权衡利弊,采取最佳措施,是博士后、教授、博导。这就可以看出,它是不同层次的感悟。所以智者看到水,是从水没有固定形状的属性来感悟,放在什么形状的容器中它就变成什么形状。山势陡,它流得快;地势平,它流得慢。撞南墙,它回头;积蓄力量以后,它就会漫过你,勇往直前。这就是智者与众不同的地方。

“仁者乐山”。山是相对静止的,山是付出,大爱无言。山上的草木茂盛,是谁提供的营养?山。所以“仁”的核心是“仁爱”。有爱心的人在大山当中感悟精神上沟通、共鸣。所以智者动,仁者静。我们现在要思考的是,可不可以既是智者又是仁者,既有智慧又有修养?可以的。这些特质不是相斥的,而是可以互补的,这就是中国文化。

 孔子晚年看见水流有什么感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感悟到水的哪个属性?一去不复返。生命是不是这样?这是相似联想,逝水流年。李白劝酒怎么说?《将进酒》怎么开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往上游看,水天相接,像黄河水从天上倾泻而下,这是渲染黄河水之大。再大怎么样?顺流而东,“奔流到海不复回”。论据一,推天道,明人事,人得向天学习,人得顺从天道、顺从规律。论据二,“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谁能改变这个规律?你再高的位置也改变不了这个规律。

智者与众不同之处,就是知道那个结果早就在那儿等我们了。所以当学生问孔子生死问题的时候,他怎么回答?“未知生,焉知死?”死不是个人所能够决定的,你能掌控的是自己如何活着。不管多长,那个结果是早晚要发生的。你具有的主动权就是如何有意义地活着。这就是中国文化,从天那里找论据,从生命规律中找论据。得出什么结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