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丨我国有能力解决国有企业杠杆率偏高问题

荐读丨我国有能力解决国有企业杠杆率偏高问题

核心提示:出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在国企出现问题时政府有更大的可能出面组织协调资源助其渡过难关,这导致了对国企债务的刚性兑付预期。在经济下行周期,由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经营性风险都在上升,刚性兑付预期导致银行和债券市场投资者更倾向于向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提供融资,从而显著推升国企杠杆率。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作者计算

2008年以来,与私营企业杠杆率持续下降相对比,我国国企杠杆率不断上升,由此可能引发的债务风险受到决策层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国企高杠杆与国企行业分布、金融结构、制度因素有关,但主要受周期性因素影响。在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条件下,通过债转股、政府部门适度加杠杆等多策并举,我国有能力妥善解决国企杠杆率偏高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及其杠杆率的四个经验事实

经验事实之一:国有企业在工业企业中的比重显著下降,民营企业比重持续上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允许国内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革,为非公有制经济较快发展提供了空间(见右图)。从2000年到2014年,民营企业在工业企业总资产中的比重上升了19.2个百分点,达到22.3%;国有企业的比重则不断下降,从40.6%下降至当前的24%。不同类型企业共同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竞争氛围和外溢效应,有效提高了经济活力。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混合所有制已被确立为新时期国企改革的主要方向,通过引进民间资本改善国企的治理结构,提升国企效率。

经验事实之二:国企改革提高了国企利润率而国际金融危机致使所有类型企业利润率下滑。金融危机前,国企虽比重不断下降,但通过引入竞争及股份制改革,按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值计算的利润率在危机前的2007年与本世纪初的4.7%相比提升了7.4个百分点,并高于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利润率。通过开放领域,民营和外资企业利润率均得以不同程度提高。国际金融危机后,受世界经济下行影响,我国各类企业普遍出现利润率下滑。受产能过剩和高杠杆影响,国企利润率比私营和外资企业下降更多更快。当前,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改善资本配置效率和治理能力,提高不同类型企业利润率。通过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经验事实之三:我国高杠杆率主要集中在非金融国有企业。从国际比较看,中国总的债务规模和杠杆率并不算高,但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较高。根据中国社科院的测算,截至2015年底,金融部门、居民部门、包含地方融资平台的政府部门以及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分别为21%、40%、57%和156%。另据统计,2015年末我国国有企业负债占非金融企业整体负债的比例约70%。可见,我国高杠杆率主要集中于非金融国有企业。

经验事实之四: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杠杆率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出现明显分化的。与债务/GDP的总量指标相比,资产负债率更能反映企业内部资产负债表的变化。通过考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我们发现,国有控股企业与私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自2008年起出现分化。2008年之前,国企资产负债率低于私营企业。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爆发后,国企资产负债率超过私营企业并开始上升,而私营企业资产负债率持续快速下降。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之后,国企资产负债率也开始出现下降,而私营企业资产负债率到目前仍在下降。截至2015年底,国企资产负债率为61.4%,比2008年上升近5个百分点,而私企资产负债率已降至51.2%,比危机前下降7.2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李梦柯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