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
博物馆本身就是全社会的志愿者
问:请问博物馆在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答:博物馆作为重要的公益性公共文化设施之一,为社会公众提供教育、欣赏等公共文化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博物馆本身就是全社会的志愿者。
同时,从微观上来说,博物馆也是开展志愿活动和志愿服务的重要阵地。目前全国4692家博物馆中,约有50%的博物馆开展了博物馆志愿者工作,共有志愿者近25万人。很多志愿者服务时长达到1000小时以上,有的志愿者甚至超过3000小时,服务观众近万人。
从质量上,博物馆志愿者的构成更加多元化、社会化。博物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收藏家、大学生、外籍人士等多样职业、多种素质的有生力量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
此外,博物馆志愿者工作也逐渐从单一的展览讲解到参与捐赠、藏品管理、文物保护、刊物编辑、活动策划等更多的博物馆重点工作,成为博物馆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问:请谈谈如何提升博物馆志愿者的积极性?
答:志愿者是连接博物馆与社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使博物馆更好地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扩展历史文化知识和博物馆文化的传播。
提升博物馆志愿者的积极性,我想应该从对志愿者管理服务和激励机制方面下功夫。近些年,中国博物馆进行了很多积极的探索,严格志愿者筛选制度,帮助提高其基本素质和专业水平;重视志愿者前期培训和岗位规划,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此外,对具有一定专业和学术背景的志愿者尽可能开放博物馆各类资源。同时,还采用各类激励奖励措施,提高其积极性和稳定性。
据不完全统计,开展志愿者工作的博物馆中,已有超过一半的博物馆成立了由志愿者组成的工作委员会,并实现了志愿者自我管理。
问:《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实施意见》发布后,国家文物局将从哪些方面推动博物馆志愿者活动的开展?
答:首先,我们将按照实施意见要求,大力组织、支持各类博物馆积极主动开展志愿者召集工作,壮大志愿者队伍,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第二,我们将坚持示范带动原则,扎实做好首批示范单位中的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博单位优先建立志愿者服务管理机制。第三,我们将推动所属博物馆加强志愿服务组织和服务项目建设,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逐步实现博物馆志愿服务制度化和常态化。
我们将继续支持博物馆志愿者专业委员会积极组织相关交流活动,推动博物馆志愿者队伍及博物馆公益性团体的建设和发展;指导委员会不断完善“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之星评选”活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