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四个维度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四个维度

摘要: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全党必须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党的各级组织必须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抓好学习、增强党性修养。”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全党必须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党的各级组织必须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抓好学习、增强党性修养。”要落实好这项要求,就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设。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读本建设

要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广大党员干部就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弄懂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很多,而且不少著作专业性都很强。要求普通党员全部研读是不现实的,也没有必要。小平同志就曾经指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但是,经典著作的研读又是不可替代的。怎么办?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编辑一个权威的、简明的经典著作读本。

这个读本应当具备这样几个特征。一是权威性。不仅作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不仅选的文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代表性著作,更重要的是,读本最好是经过中共中央认可的权威文本和权威解释,以便于广大党员干部统一思想。二是成体系。读本的内容结构要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方面面,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内容方面尤其要注重吸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产生的理论成果。通过文本阅读,不仅要能够使党员干部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来龙去脉,而且要能够使党员干部深刻意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高度一致性。三是侧重基本原理。只有基本原理才具有长久的指导意义,才不会受制于一时一地的特殊经验。侧重基本原理也能保证读本的长期稳定性和严肃性。

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制度支撑

要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广大党员干部就必须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

信是用的前提,用是信的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不仅体现在满足人们的利益需求上,更主要体现在制度上、体现在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所制定实施的各项制度上。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具体化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各项制度,并通过党组织的活动和党员的具体行为体现出来。制度就是规矩,制度就是标准。通过参与党组织的活动,党员了解和实践了作为政治规矩的各项制度,获得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感性认识,也亲身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和真理性。党的组织还是人民群众了解马克思主义、认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窗口。十八届六中全会着重强调制度治党,这一定会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

要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就必须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一个国家的风尚、习俗,尤其是舆论构成了该国家真正的宪法。在卢梭看来,风尚、习俗和舆论建立在刻于公民心中的法律基础之上。而所谓刻于公民心中的法律,其实就是内化于公民心中的道德法则。只有当一种制度成为公民的道德习惯、成为习俗,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之后,它才获得了最为持久的生命力。先是人创制了制度,而后制度又创制了人。生活于一定制度环境中的人,就像生活于水中的鱼儿一样。制度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因而也就成了维护制度的最为深厚的基础和中坚力量。因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固然是要用具体、通俗的语言使人民群众理解、接受马克思主义,但就其实质而论,则是要人民群众认可和接受社会主义制度,按照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理念做人做事。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内化于人心的道德力量,自觉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

道德建设重要的不是如何去说、如何去写,而是如何去做。道德建设的主要载体应该是活动而不是单纯的思想教育。人们正是在活动中熟悉相应的道德规范、养成遵守道德规范的习惯。活动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其中程式化的节庆活动是十分重要的形式。我国传统的节日活动,如清明、端午、中秋、春节,以及法定假日如国庆节等,都在事实上发挥着道德教化的功能。还有一些活动也起着类似的作用,比如一年一度的“学雷锋”活动,以及近几年兴起的红色旅游等。道德建设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式,那就是道德模范的示范带头作用。在这方面,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应当率先垂范,做到“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

 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队伍建设

要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就必须始终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对于一项事业的兴衰成败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005年,国家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这对于培养和吸引一流的人才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涉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同时还涉及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和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中的部分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专业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即它们不仅仅是一种专业教育,而且主要是为党和国家服务、承担着政治教化和意识形态功能。然而,在学生就业方面,这些专业的特殊性并没有被充分考虑。即便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录,这类专业的需求岗位也极其有限。因此,毕业生的就业途径比较狭窄,一些毕业生甚至并不能从事自己的本专业。这些情况都严重影响了学生报考和学习的积极性。

各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任务的主要承担者。马克思主义学院不仅仅是担负向全校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机构,更应该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面的主力军。科研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扎实透彻、富有创新的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就难以吸引和说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难以实现。但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学院同时承担着全校的公共课任务,因此,教师普遍工作量偏大,在师资培训、教学方式、待遇、职称晋升等方面,也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理论研究的问题,而且要注重培养和吸引一流的人才从事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以便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发挥效力。除了对从事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进行规范的、制度化的在职培训之外,建议加强教学科研部门的理论人才与从事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人才之间的相互结合。在提升现有实践人才理论水平的同时,探索更为适合学生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从理论研究和教学人员中发掘实践工作人才,从实践工作人员中培养理论人才。

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坚定理想信念是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前提和表现,这也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使命。

(作者: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哲学博士)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