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断思想穷根 推进精准扶贫

挖断思想穷根 推进精准扶贫

习近平主席说过:贫穷是一种系统性病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贫好比看医生,对症下药必须精准到位,找到“贫根”,对症下药,扶到点上、根上,才能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前中共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同志在《精准扶贫中,自强感恩教育要跟上》写道:现在,有少数老百姓确实出现了这样的心态:

“我是穷人我怕谁”、“我是小老百姓我怕谁” 、“我掐着你玩”,成为无理取闹的潜台词。有少数贫困户对来家里帮扶的干部很麻木,认为干部比他更得急,他不脱贫干部交不了账,而且脱贫表上还要他签字呢!这篇文章揭示了一条思想的穷根:部分贫困群众存在守株待兔的心理障碍。推进精准扶贫应当从克服这种心理障碍,挖断主思想上的穷根着手。

没有落后的群众, 只有落后的领导干部。

贫困群众存在守株待兔的心理障碍,源起在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错误支配下做出的负面行为。比如有的领导认为“贫困县”帽子,意味着可以多出来几亿元甚至更高的财政转移支付,把争取到“贫困县”帽子当作荣誉和政绩,到处炫耀,甚至在政府网站上发布“特大喜讯”。只知“炫贫”,只等“救助”,这是认知错位、道德感缺失、政绩观变异的三联症。还有的干部思维僵化,行为冲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或者只会用老办法,或者不顾实际抄别人的经验。芦笋价高,就要求大家都种芦笋,一哄而上“烂市”了,再改种山药,结果种什么赔什么,农民挣不到钱,不仅无法脱贫,还失了信心。还有的领导干部依赖性人格严重,“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上级送小康”,坐等上级送项目,拨资金,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 ,群众看的是干部,有这样干部作负面示范,怎会不出现部分守株待兔障碍的贫困群众?还有的干部存在“扶贫等于救济慈善”的错觉,把扶贫的重点放在对贫困群众的输血上,忽视了的贫困群众造血功能的建设。贫困群众逢年过节就有一些或多或少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怎能不惯出不劳而获、守株待兔的心里障碍?还有的领导干部偏执性格严重,无视扶贫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系统性 ,瞎指挥给基层同志下达影响其政绩的硬指标,使得基层干部成为了可以撞死兔子的灌木,贫困群众怎能不守株待兔?

除了领导干部意识形态错误的原因外,还有其扶贫能力的短板。

韩非子在《五蠹》写道 :“宋有人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大家熟知的守株待兔的寓意有三个:其一是死守狭隘经验;其二是不知变通;其三是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其实韩非子对守株待兔的寓意还有三个:其一是舍本求末、得不偿失。耕田是宋国人的安身立命的本业,拾兔是宋国人的外快。宋国人放弃本业专捞外快,一无所获,可谓得不偿失。其二是不能统筹协调,顾此失彼。耕田是宋国人的主业,拾兔是宋国人的副业,宋国人若是在田里挖好陷阱,留下诱饵猎兔,自己一心耕作,岂不是两全其美。其三是因果倒置,贻害无穷。让宋国人大饱口福的是兔,而非是其田里的树,宋国人却把田里的树木当成自己的口福的来源,以至于做出放弃农耕,做出守株待兔的蠢事,落得饥肠辘辘,被国人耻笑的结局,怎么不是因果倒置。

1314_副本

总结以往扶贫政策执行走样甚至的失败教训,同样可以归结为其一是舍本求末、得不偿失。比如2013年至2016年9月,《甘肃经济日报》在报道甘肃省扶贫工作典型事例和经验做法时,借机按照自行制订的“广告”收费标准,向30家市县扶贫管理部门收取费用125.4万元,2015年开设的《“1236”扶贫攻坚系列报道》专栏和2016年开设的《脱贫攻坚在路上》专栏刊登扶贫宣传文章28篇,收取费用95万元,平均每篇收费高达3.4万元。相关市县扶贫管理部门用财政资金支付了上述费用。这显然是舍本求末、没把扶贫资金投入在扶贫项目上惠及贫困群众,而是投在扶贫活动宣传报道上 给相关领导政绩镀金。其二是不能统筹协调,顾此失彼。有位从事边疆扶贫工作的同志曾经给笔者大倒苦水:一些信教的贫困群众经过政府帮扶脱贫后,当地扶贫干部没能引导其继续发展生产,而是坐视他们卖掉全部家产作路费到外地甚至国外“朝圣”。他们回来后返贫,当地只得继续给予帮扶,这样此恶性循环,怎能永久脱贫?其三是因果倒置,贻害无穷,又比如个别同志提出“针对种种不自强、不感恩的现象,在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这个时间点上,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把加强贫困户的主动脱贫意识和老百姓的教育问题摆上议事日程”,将守株待兔的障碍归咎予群众自身不自强,不感恩的思想境界,就是因果倒置。

如何挖断思想穷根,推进精准扶贫呢?

12月15日的人民日报上刊载的《摒弃“等人送小康”的脱贫心态》有个提法:摆脱贫困,首要的意义不是摆脱物质上的贫困,而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解决好头脑中的贫困,才可能实现“弱鸟先飞”“至穷致富”。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个提法很好。它直指那些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错误、能力短板的根源:头脑中的贫困。这个头脑中的贫困,贫的是理想信念,困的是心态意志,穷的是能力素养。精准扶贫应当去除相关领导干部和群众头脑中的贫困,这是克服群众守株待兔的心理障碍的首要问题。

对头脑中的贫困精准帮扶,首先要擦亮理想信念的明灯。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志向。我们的理想信念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民族复兴的信仰,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升华。擦亮理想信念这盏明灯,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激发精神动力。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认知错位、道德感缺失、政绩观变异的三联症,就是个别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的明灯暗淡甚至熄灭了,在黑暗中瞎摸乱撞跌倒落下的伤。个别干部做出群众不感恩的结论,就是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淡化了,做出的错误推理。擦亮理想信念的明灯,就是将精准扶贫工作作为增强政治定力的练兵场,擦亮理想信念的明灯,就是将精准扶贫工作当成自身决定命运前途的高考;擦亮理想信念的明灯,就是将精准扶贫工作作为检验践行党的宗旨的试金石。

对头脑中的贫困精准帮扶,其次当进健康心态的阳光。内心有了阳光的照耀滋养,人的精神状态和行为举止自然就会光明磊落。大家在一起共举精准扶贫的大业时就会心无芥蒂,坦诚相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才会有适宜的环境,立什么,破什么,才会有前提保障。一些领导干部在精准扶贫中,无论是依赖性人格严重,还是性格偏执,其实都同心态亚健康有着直接联系。依赖性人格严重是缺乏自信之钙,患了心理上的软骨病,性格偏执是吃多了权力效应的补药,造成了心态上的阳虚。照进健康心态的阳光,就是唤醒担当意识的紫外线,促进他们身上对理想信念钙的吸收,照进健康心态的阳光,就是要用法治思维的底线标注出权力效应的刻度,让其合理进补,缓解阳虚。

对头脑中的贫困精准帮扶,更促成腾笼换鸟的改革。补齐精准扶贫中的扶贫能力的短板,固然可以采用招贤纳士、或是同高校智库联姻来修修补补提高扶贫量。更应有腾笼换鸟的担当,实现质的飞跃。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体制机制。精准扶贫能力实现要质的飞跃,应该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作用的体制的俊鸟换掉以往旧的政府主导包办的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机制体制的菜鸟。同时还要腾出一批职位,换掉依赖人格严重的懒鸟,思维僵化行为冲动、性格偏执的劣鸟,患有三联症的病鸟,让德才兼备、熟稔市场配置资源机制体制的俊鸟上位。这样让扶贫指标由决定干部政绩的硬杠杠,换成决定贫困群众和企业旦夕祸福的风向标。环境决定心境,当守株待兔的心理障碍失去了生存环境,怎会不被克服?

挖断穷根,才能真正脱贫。克服了守株待兔的心理障碍,挖断思想的穷根,推进精准扶贫还很难么?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