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碧辉:从《红楼梦》看中国艺术的“情本体”

摘要:“情”在《红楼梦》里不仅是一种狭义的男女之间两心相悦之情爱,而且是一种广义上热爱人生、热爱生命、热爱世界的“爱”,更是一种超越现实世界的“悟”,一种形而上之“体”,一种既入世又出世之“玄”,也是人生存于世的“本体”。这种本体之“情”,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源远流长,传承悠久。它与儒家的社会本体论、道家的自然本体论互为补充,同时也互相批评,构成中国传统人生本体论的立体交叉网络。

u=1657793974,1847477889&fm=214&gp=0

徐碧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点击观看完整报告

点击观看精彩论述

《红楼梦》一直是我的一个爱好,从小到大读了很多遍,但是自己一直觉得这里头水太深,很长很长时间不敢涉猎。不过呢,随着年齿的渐长,阅历多了一些之后,书读多了之后吧,就觉得尽管前人探讨红学的著作已经是车载斗量,但是,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还是有些话想说。

一、作为“情书”的《红楼梦》

正如俗语所说,每个人读一本经典,他都有自己的角度。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样,一千个读者心中,也有一千个贾宝玉。我今天想从一种很少被人提及的角度来解读《红楼梦》,也就是“情本体”的角度。“情本体”是中国美学的一个新的概念,是上世纪80年代才产生的。而这个概念,我认为用它来解读《红楼梦》,应该说是非常契合。

我想大家每一个人心目中,都有一本《红楼梦》,都有一个贾宝玉,都有一个林黛玉,都有一个薛宝钗,都有一本《红楼梦》的故事。那么,《红楼梦》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我想首先我们要略微探讨一下。

过去200多年来,我们的前辈对《红楼梦》的探索,可以说是车载斗量。《红楼梦》确实是古往今来第一奇书,它担得起这样一个称号。它的内涵之丰富、层次之多重、人物之众多、线索之复杂、思想内涵之多彩,古今罕见,它就像生活本身一样,丰厚无比,深不可测。你可以横看、竖看、侧看、前看、后看、倒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前人对《红楼梦》的解读,也是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大概主要有这么三种说法:史书说、悟书说、情书说。

有的人说《红楼梦》是史书,就是记载历史的书;有人说它是一本悟书,就是参悟色空观、生死观的一部奇书;也有人说它是一部情书,一部探讨、表达人类最深沉情感的这样一部书。当然这些说法,各自有各自的道理。

比如说史书说有索引派、考证派、阶级斗争说等。索引派我们大家都知道,是通过对文本的细读,追究这个书的最深沉的思想、动机。有些人就考证出来,很多的说法,比如说《红楼梦》它是写故相明珠的家世,有人又说这是顺治皇帝和董小宛的事。蔡元培先生代表的新索引派,又认为《红楼梦》是在“揭清之失,吊明之亡”,就是说是一部反满兴汉的民族主义著作等等。那么考证派呢,就是通过研究作者的生平、家世,然后去考证《红楼梦》内容和思想。我们知道,像俞平伯先生通过考证就发现,《红楼梦》的通行本120回,其实它应该有前后两部分之分。前80回的作者是曹雪芹,它基本上是带有作者自传的性质;后40回是一个书生程伟元和当时的一个举人高鹗合作的,而这个结论也广为人所知。那么当然还有最近几年来,比较热的刘心武先生的新的考证,考证秦可卿的家世诸如此类的。阶级斗争说呢,是上世纪70年代比较盛行的说法。

悟书说又是怎样呢?所谓悟书,以俞平伯先生为代表,他认为,这本书是在红尘中,作为一个翻过一番筋斗来的人,对人生的感悟,感悟到了一切皆空。

那么关于情书说呢,我们大家都了解脂砚斋,脂砚斋的眉批当中就直接写到,《红楼梦》就是一部情案。清代还有一个叫花月痴人的,也说“《红楼梦》,情书也”。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