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碧辉:从《红楼梦》看中国艺术的“情本体”(8)

摘要:“情”在《红楼梦》里不仅是一种狭义的男女之间两心相悦之情爱,而且是一种广义上热爱人生、热爱生命、热爱世界的“爱”,更是一种超越现实世界的“悟”,一种形而上之“体”,一种既入世又出世之“玄”,也是人生存于世的“本体”。这种本体之“情”,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源远流长,传承悠久。它与儒家的社会本体论、道家的自然本体论互为补充,同时也互相批评,构成中国传统人生本体论的立体交叉网络。

后来,宝玉病的时候,他给黛玉送了几块旧帕子,然后黛玉还题了几首诗。这样呢,宝黛之间的爱情终于是云开日出,走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这以后呢,《红楼梦》叙事的重点从宝黛爱情转向了整个大观园、整个贾府的生活。从此以后,可以说是宝玉、黛玉以及大观园众姐妹人生中最华彩的乐章,他们生命的高潮来临了。从那以后,姐妹们咏白海棠、写菊花诗、结诗社、芦雪亭联句、暖香坞制作灯谜,然后荣国府庆元宵节,宁国府摆家宴……当然,中间还穿插一些贾府其他人的生活,比如说贾赦娶鸳鸯不得、贾琏偷娶尤二姐、香菱苦心学作诗。后来,又来了个薛宝琴,新编怀古诗等等。那么,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段时光是一种诗化的、审美的生活,艺术和诗是这个时候大观园生活的主旋律。

顺便说一下,关于贾赦和贾琏的情节是《红楼梦》的另外一条线索。我们今天讲的是形而上的情、本体之情。《红楼梦》还有另外一个线索,情跟欲是相对的,贾赦、贾琏这些人过的生活就是一种欲的生活,只知道追求肉体感官享乐,没有灵魂,没有精神。这同样是《红楼梦》的一条线索,它不是我们今天的内容,留待以后有机会我们再探索。

经过大观园诸姐妹的华彩乐章之后,作者的笔触又从艺术走向了现实,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大观园和贾府的现实生活走进了读者的视野,在这样一个现实世界当中,贾府的各种矛盾就开始显露了。主子和主子、主子和奴才、大奴才和小奴才各种矛盾纠结,最终导致了抄检大观园的丑剧。在这样一个漫长的生活当中,黛玉和宝玉的情感不再是主线,而成为隐伏的线索。当然,它并没有中断,作者并没有忘记他们,时不时地会点到他们。

在这一段时间里,宝黛的情感平稳地发展。可是呢,我们还要说到两人的爱情结局。《红楼梦》的整个故事有不同的作者,曹雪芹只完成了前八十回,而后四十回由程伟元和高鹗续写。对于黛玉和宝玉的结局,有很多争论。有些人认为黛玉和宝玉的结局,不应该是程伟元和高鹗所写的结局,而应该是钗黛合一等等。我个人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总的艺术水准,肯定是大不如前八十回,但是在宝玉和黛玉的结局设计上,应该是符合《红楼梦》故事发展的逻辑的,保持了悲剧的结局。

王国维讲过,《红楼梦》是悲剧中的悲剧。俞平伯也谈到过高鹗的功劳,就是使《红楼梦》故事呈现出了一个完整的结局,保持了悲剧的气氛。而这种悲剧气氛也正是《红楼梦》能够打动读者的一个非同反响之处。另外,我认为,《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流杰作,不仅仅因为它是一种悲剧,也不仅仅因为它是悲剧中的悲剧,还因为它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形而上的精神,就是我们前面谈到的深刻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它揭示了中国人生命中超越性的精神。什么是超越性的精神?就是人要试图超越短暂的生命,达到一种永恒不朽的境界。中国人对永恒和不朽的理解与西方人不一样,西方有一个彼岸世界,有最后的审判,有一个超越于经验世界之上超验世界。中国人呢,我们一直追求在现实中来实现超越、永恒和不朽,那么,这就容易产生一种非常无奈、悲凉的情感,因为我们的生命终究是短暂的,我们的时间终究是要过去的。过去,中国人通过诗歌、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来表达这种超越精神,在《红楼梦》中,作者通过一种非常具体、实在、琐碎的形式,透过生活的点点滴滴,在贾府诸人的吃饭、穿衣、宴乐、祭祀、吟诗、作赋以及相互间的勾心斗角中,来表现这种形而上的超越精神,这才是《红楼梦》作为悲剧的最深刻之处,也是《红楼梦》长久流传、触动人心的精髓所在。

因为时间的关系,从《红楼梦》看中国艺术的“情本体”,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