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关乎道路、命运和梦想的实现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文化自信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精神动力。
文化自信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文化解决的是人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探索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对中华文化的自觉、自信与自强,就会从根本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的自觉、自信与自强。
文化自信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文化自信承载中国梦。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原动力和“加速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是构建精神家园、增进思想认同的“最大公约数”,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的素质和增强综合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最深厚的力量在于文化自信,在于文化支撑动力的充分发挥。增强文化自信,就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汇聚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文化自信激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文化自信是凝聚中国力量的“向心力”。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孕育创造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等,这些红色基因渗入民族的血脉,成为我们战胜艰难险阻、不断创造奇迹的精神航灯和信念路标。
在陇原大地上创造形成的南梁精神、铁人精神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陇原人奋发图强建设美好家园。这种精神根植于深厚的中华文化,有着鲜明的时代气息,是一种坚定的文化自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遇到的矛盾更大、困难更多,迫切需要树立文化自信,激浊扬清,汇聚推动时代发展的强大洪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