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瑞:不止于匠,更关乎心

朱瑞:不止于匠,更关乎心

古语曰:滴水穿石,非力使然,恒也。鼓励科研人员潜心研究,提高专注力,可以十年不鸣,争取一鸣惊人——这是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传递出的重要讯号。

“如果我们的社会,每个人都持之以恒做一件事,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深耕超导研究40余年,刚刚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赵忠贤院士用“持之以恒”的亲身经历来阐述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顾名思义,是匠人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的价值追求。去年初,《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来,这个词,不仅国家领导人在说,大咖们在谈,就连“吃瓜”群众也津津乐道,而类似《我在故宫修文物》《大国工匠》等以工匠精神为题材的纪录片,更是部部热播。

既不像工业4.0那么深邃复杂,也不似哲学概念那般晦涩难懂,笔者以为,工匠精神之所以广受欢迎,原因也很简单——社会需要这种精神。

这是流传于朋友圈的一段对话。一位母亲问孩子:上帝住在哪里?孩子答:既然上帝创造了万物,他一定住在中国,因为所有东西都是“中国制造”。看似是趣谈,实则是现实的写照。

刚刚过去的一年,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交会对接,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建成使用,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时代从未像今天这样强烈呼唤工匠精神。浅的来看,呼唤工匠精神,是让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更加凸显;深究其里,工匠精神虽因匠人而得名,但精益求精、持之以恒、追求完美,却是赓续传承的精神血脉。

当然,工匠精神不止于匠,更关乎心。“武直-10”曾被《简氏防务周刊》誉为“解放军树梢杀手”,却很少有人知其背后研发的艰辛。10000多个零部件、200多场试验……在缺少核心技术的情况下,上万名科研人员凭着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收兵”的韧劲与决心,连续干了十几年,造就了可以与阿帕奇一争高下的直升机机型。在他们的眼中,国家昌盛、民族富强是科研人员的梦想与追求,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懈怠。

胡适先生曾写过《差不多先生传》,用以讽刺那些在“差不多”中蹉跎一生的人。关照当下,我们弘扬工匠精神,就是希望国人克服“差不多”的心理,无论哪个部门、哪个行业,都能勤于工、志于业,共同滋养中华民族的未来。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