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庭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儒释道思想的特点(18)

摘要: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公元六世纪末—九世纪中叶的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的顶盛时期,宗派兴起、百花争艳。到九世纪后期唐武宗会昌年间灭法,所有的经书佛像毁坏殆尽,佛教典籍大都丢失存,除禪宗外,是中国佛教各派的衰亡时代。自元代起西藏佛教传入内地后,受到朝廷的崇奉,但未普及民间。清朝时,汉地佛教没有什么起色仅保持原有的余绪。

4、佛教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佛教的核心思想观点,即万物因缘生——没有无缘无故而生的事物;万有因果律(事物原因结果)——因果报应,即善恶相报

佛教的主要内容:五戒十善

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十善: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欺骗、不是非两舌、不恶口伤人、不说无益绮语、不贪、不嗔、不愚痴。

佛教的纲领(六波罗蜜,也叫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智慧。

布施:不但不贪求分外的财物,还要以自己的财物施舍给别人。

持戒:一切损害别人不道德的行为严禁去做。

忍辱:不对他人起嗔害心,有人前来嗔害恼我,就说明情况,要忍辱原谅。

精进:应该做的事情要精勤努力去工作。

静虑:排除杂念,锻炼意志,一心利益众生。

智慧:广泛研习世间一切学问和技术。

以上六种法门,通常叫六度。这六件事做到圆满,就叫波罗蜜。

综上所述,佛教文化主要是提升精神境界,调解生死观问题。它劝人从善,因为因果报应,生死轮回,死后可以乐极升天。

佛教的基本思想内容,是为了寻求解脱生老病死等痛苦之道。换一句话说,即解决世间的苦、苦因、苦的消灭和灭苦的方法。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