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六世纪末—九世纪中叶的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的顶盛时期,宗派兴起、百花争艳。到九世纪后期唐武宗会昌年间灭法,所有的经书佛像毁坏殆尽,佛教典籍大都丢失存,除禪宗外,是中国佛教各派的衰亡时代。自元代起西藏佛教传入内地后,受到朝廷的崇奉,但未普及民间。清朝时,汉地佛教没有什么起色仅保持原有的余绪。
4、佛教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佛教的核心思想观点,即万物因缘生——没有无缘无故而生的事物;万有因果律(事物原因结果)——因果报应,即善恶相报。
佛教的主要内容:五戒十善。
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十善: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欺骗、不是非两舌、不恶口伤人、不说无益绮语、不贪、不嗔、不愚痴。
佛教的纲领(六波罗蜜,也叫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智慧。
布施:不但不贪求分外的财物,还要以自己的财物施舍给别人。
持戒:一切损害别人不道德的行为严禁去做。
忍辱:不对他人起嗔害心,有人前来嗔害恼我,就说明情况,要忍辱原谅。
精进:应该做的事情要精勤努力去工作。
静虑:排除杂念,锻炼意志,一心利益众生。
智慧:广泛研习世间一切学问和技术。
以上六种法门,通常叫六度。这六件事做到圆满,就叫波罗蜜。
综上所述,佛教文化主要是提升精神境界,调解生死观问题。它劝人从善,因为因果报应,生死轮回,死后可以乐极升天。
佛教的基本思想内容,是为了寻求解脱生老病死等痛苦之道。换一句话说,即解决世间的苦、苦因、苦的消灭和灭苦的方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