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借鉴和运用。他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他在许多讲话中,如《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2013.4.19.)、《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013.12.30.)、《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2.24.)、《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5.4.),等等,结合实际,大量引用传统文化经典中的名言、名句来阐述,其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2.24.),即与北师大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共6000多字,引用古典名言名句达44条之多。如孔子的德治仁政思想所主张的以德治国、以文化人;提倡修德,“忠信笃敬”、“君子喻于义、”“君子义以为质”、“言必信,行必果、”; 强调“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患寡而患不均,”等,认为是今天我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之一。
他在《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2013.4.19.)的讲话中,提出“需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反腐倡廉的有益做法,也需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进而提出,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思想。其中“老虎”的提法,显然借鉴了1948年蒋经国在上海反腐的提法;而他在谈到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对话”,即朝代、政党轮换周期率问题时,可以说,今天我们党反腐倡廉的斗争,是历史上党反腐倡廉的继续,使共产党能永远保持先进性和执政地位。得民心者得天下,不反腐倡廉,就可能亡党。国民党历史的变化就是一面历史的镜子,它由成立初期的进步党,发展到后来不断腐化、老化、分化,失去民心,先是败退大陆,后则由民进党取而代之。
“一带一路”的提出,显然受了中国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启发而提出的,等等,我们还能举出许多事例,不一而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